首页 / 

看工业文化的“川军本色”

发表时间:2023-01-18 18:30
分享到:
  ■郑大海
  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实践中,四川孕育的“两弹一星”精神、“三线建设”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工业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浓厚的峥嵘岁月、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为此,笔者采访了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增斌。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文化发展工作,大力弘扬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精神,不断完善四川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培育壮大工业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四川工业文化发展纳入工业的重要内容。”王增斌表示,四川全省形成了“文化赋能”广泛共识,“工业+”文化、研学、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深度融入四川经济大版图、旅游大环线和都市新格局。
  建章立制引领发展
  王增斌表示,推动工业遗产利用和保护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需要推进制定工业文化发展规划,还要注意遗产保护的规范化法制化。
  王增斌介绍,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加快完善四川工业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丰富工业文化载体,提升文化赋能“四川制造”水平。方案规划力争到2025年,四川全省工业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完善,工业文化载体更加丰富,文化赋能“四川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培育打造具有浓郁“工业风、文化范、四川味”5大工业文化品牌,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博物馆5家,争创国家工业遗产10家,评选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家,创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家,打造体验式、互动性的工业研学基地10家。
  王增斌介绍,积极制定《四川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和有机统一,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与企业转型发展相结合,打造了六合丝博园、舍得酒业泰安作坊遗址、成都水井坊博物馆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梳理形成全省工业遗产资源目录90处,其中19处获评国家级工业遗产,27处获评省级工业遗产,7处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进业态融合协同发展
  王增斌表示,大力推进“工业+文化”研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企业与旅行社三方联动,积极组织学生深入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展参观考察、观摩学习、科技实验、生活体验、劳动锻炼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重点打造了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两弹城、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景区、嘉阳煤矿老矿区等一批工业研学基地。指导工业旅游景区开发研学产品,研发工业研学课程,完善“工业+研学”旅游的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层次丰富、品种多样、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学旅游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加强工业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积极讲好四川工业故事、传播工业文化、传递工业文明时代价值。
  王增斌表示,推进“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制定《四川省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统筹推动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依托绿色厂区、智能车间、产业园区、大型水电站、工业遗产、产品展馆等发展工业旅游。支持企业开展旅游商品创意开发,通过合理开放生产车间、企业展馆、用户体验中心等形式,打造了一批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体验娱乐、品牌展示、产品推介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目前,培育出五粮液旅游景区、泸州老窖景区两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都市东郊记忆景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以及27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王增斌表示,推动“文化赋能”四川制造。充分发挥四川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四川南充丝绸原点博物馆、梓潼两弹城核工业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行业博物馆,展示川酒、川盐、丝绸、核工业等文化历史、独特技艺、品牌内涵和创新发展历程。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推进“文化+制造”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陈列馆、文化馆、荣誉室等,集中展陈艰苦创业、创新突破、铸就辉煌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重点产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意设计、品牌打造、工业研学等方面充分汲取优秀中华文化养分,进一步丰富“四川制造”文化元素,不断提升“四川制造”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赋能增强“四川制造”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川渝工业文化合作
  王增斌表示,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川渝文化同根同源优势,积极挖掘、整理、盘活、整合沿线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工业遗产、工业研学等工业文化资源,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
  2022年,川渝经信和宣传部门首次联动开展建立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工作,认定“中国核动力九W九基地”“重庆工业博物馆”等20个项目为首届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积极探索川渝工业文化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川渝两地工业文化教育研学整体联动、协调发展。
  加大工业文化宣传力度
  王增斌表示,统筹运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四川工业文化。先后开展“努力擦亮工业文明遗珠”专题宣传,制作首部工业遗产读物《品读四川工业遗产》,举办“弘扬工匠精神、点亮工业‘蜀’光”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和多元资本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作为四川工业遗产推荐官,摄制“老工业,新‘蜀’光”四川工业遗产宣传片,以阿来副主席的视角,在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上推介四川工业遗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启动“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讴歌英雄、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并举办获奖作品展,集中反映了工业振兴、大国崛起、砥砺前行的奉献精神和坚韧意志。
  回顾2022年四川工业文化成绩斐然,2023年四川工业文化如何发展创新成为新命题。王增斌表示,一是进一步完善全省工业文化资源台账,推动工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丰富工业文化研学载体,多措并举繁荣工业文化,持续开展好国家和省级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认定,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工业文化发展领域集聚。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工业文化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强化对工业文化传承、工业类博物馆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工业研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引导。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大对工业文化发展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工业文化建设、工业研学、工业旅游、文化赋能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研学、产融合作、博物馆建设、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等市场主体发展。(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