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22中国智造基石名单”正式发布,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筑设计院”)入选数字化转型卓越成就企业。
该名单是“2022中国智造基石网络”项目的主要成果。中国智造基石网络是中国工业报社开展的产业服务项目,是一个聚焦中国智造的社群,由近百家工业企业及数字化服务商组成。社群致力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融合应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南建筑设计院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典型案例入选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入选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南建筑设计院牢记国企使命担当,闻令而动、逆行出征,1个月完成雷神山医院等38个抗疫抢建项目,为湖北、武汉疫情防控提供了硬核支持。
中南建筑设计院紧跟数字经济潮流,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2021年,中南建筑设计院与达索系统达成合作,将航天、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理念引入建筑业,开始打造国内首个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将三维数字建模、数值仿真、数字制造、数字管理集中到一起,实现全专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统一协调管理。围绕“一模到底,无图建造”的目标,中南建筑设计院构建一套开放的、可复制推广的、基于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理论体系,编制系列技术标准,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示范平台,开展工程实践。该方案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定义建筑,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建筑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建设方、设计方、设计审查方、招标代理方、工程总承包、工程分包方、运维方),建立建筑工程全专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统一协调工作及管理机制,彻底解决建筑工程碎片化管理的痛点问题,让建筑“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融为一体。
2021年3月,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启动建设,2022年7月15日主体结构封顶,2022年10月19日,球状雷达天线罩已安装在90米高的塔顶上。该项目利用PLM平台建立统一数据源,使用三维数字模型,打通数据通道,实现设计加工建造无缝衔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提供参考。在该项目中,基于PLM系统,在统一数据源的基础上,搭建了完整的数字化、无纸化的项目管理、设计及交付的业务工作平台,实现了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交付;建立了跨专业、跨企业、跨地域,全流程的管理和协同平台,支持建筑、结构、机电、幕墙、施工等专业和上下游的企业基于同一三维模型开展沟通协作;为所有项目参与方提供同一模型,随着项目开展,逐步深化、细化,共建同一数字建筑模型,实现一模到底;将二维图纸表达的内容用“三维标注MBD技术”转移到三维模型,取代二维图纸,向下游交付;基于PLM平台,建立了项目建设驾驶舱,集成并可视化项目现场数据,通过该平台交付三维标注模型和三维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人员现场打开平台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施工任务。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全球首批“全过程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建筑项目”,是我国首个建筑工程PLM平台的成功实践。项目的顺利实施打破了建筑业千百年来的传统,是建筑业首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率先探索与深入实践,也是建筑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有益尝试。其成功经验为更多行业企业提供了借鉴,为行业探索数字化建造提供了方向。例如,应用PLM技术的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竣工。
据测算,建筑工程PLM平台的应用,将使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降低20%,差错率降低80%,工程建设成本节约5%~10%。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无图建造为特征的数字建造、智能建造日趋普及。以去年我国建筑业产值的统计数据为准,全国将增加1.45万亿~2.9万亿元规模的建筑业产值,是典型的数字经济跃升工程。
《中国工业报》是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领域权威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致力于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2022中国智造基石名单是第四次发布。
中国工业报社2022中国智造基石网络项目面向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四个方向及一个单项(优秀CIO(团队)),挖掘并推介在数字化转型中成效突出的工业企业和优秀服务商。项目发布中国智造基石名单,入选名单即成为中国智造基石网络的组成部分。
基石即中坚力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躬身入局,勇于探索,共同开创了中国智造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是中国智造当之无愧的基石。(中国工业报社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