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强调,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其中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孙伟善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品不断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将用于生产更多其他非能源用途的新兴产品,原料用能的具体范畴将不断优化完善。《通知》一出台便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内引发强烈积极而正面的反响,因为这是行业长期呼吁的结果。至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出台、解读和宣贯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孙伟善介绍,推动出台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最开始为不纳入节能目标考核)相关政策的工作开始于2010年7月,当时某石化公司新建的乙烯装置开车生产刚刚一个月,当地省政府就给该公司去函要求其相关装置停产2个月,否则当地将无法通过“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该石化公司乙烯装置能耗总量中的约60%为原料用能,装置开车生产对于推高当地省单位GDP能耗作用明显,确实会导致当地省无法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但该装置若停产2个月将给该公司所在的央企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而且开停车过程危险性较大,该公司不希望该装置停产。为此,在向国家相关部委、当地省政府等多方反映的同时,该公司还给石化联合会来函,希望通过联合会向上反映此事。
石化联合会反复思考后认为,根据石油和化工行业特点,此事可能事关业内众多企业,并非个例,随即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原料用能与燃料和动力用能不同,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别。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含碳原料主要在工艺系统中密闭转化,部分碳元素最终进入产品,部分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而燃料和动力用能的碳元素几乎全部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在节能评价考核等工作中科学区分原料用能和燃料动力用能,符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加快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物质产出效率更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推动加快构建高端完整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和供应体系,有力推进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石化联合会的研究显示,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2.4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料用能为3.1亿吨标准煤,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7.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料用能2.2亿吨标准煤。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只占全国的13.7%,但是最主要的原料用能行业,原料用能却占了全国的69.4%。石油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自身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达到29.9%,而全国原料用能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只有5.9%,石油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石化联合会根据调研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原料用能与燃料、动力用能相比,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将二者放在一起、不加区分进行考核并不公平。在此过程中,石化行业重点企业形成了共识,于是石化联合会站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角度上,正式提出应该开展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政策的研究,推动了《通知》的最终出台。(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