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塑优势 甘肃推进“强工业行动”

发表时间:2022-12-29 19:5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今年5月底召开的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工业是甘肃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兴省、工业强省目标,甘肃省工信系统坚决当好排头兵,展现工信担当,会同有关部门形成思想合力、资源合力、工作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强工业行动”。12月24日,甘肃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暨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在兰州召开,表彰了98家先进企业和56名优秀企业家,授牌命名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主持会议,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交流发言。
  胡昌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鲜明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立非常之志、谋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加力奋斗、跳起摸高,加快推进工业重塑优势、重振雄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支撑。
  后发赶超关键招 富民兴陇必答题
  胡昌升指出,强工业是后发赶超的关键招,是富民兴陇的必答题。要认清新形势,立非常之志强工业。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甘肃职责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工业在甘肃省发展大局中的主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弥补短板、奋起直追,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壮大。要找准突破口,谋非常之策强工业。新能源产业要加力提速,推进风光电项目、调峰电源建设,提升新能源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体系。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培育,以电池新材料、钢铁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实施新材料产业链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生物制药产业要量质齐升,推进产业链项目实施,做强链主企业,带动全行业快速增长。石油化工产业要延链补链,在扩大产能、争取指标、项目实施上下功夫,实现区域化布局、上下游协同、集群化发展。有色冶金产业要高端延伸,始终把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以增新品、延链条、提效益为方向,推进基础冶炼向精深加工跃升。装备制造产业要加快升级,大力推动石油化工装备、电工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等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链属企业改造,带动产业链加快数字化转型。
  胡昌升强调,要扭住关键点,举非常之力强工业。向改革要动力,坚决杜绝“平稳守摊子、躺平混日子”思想,强化问题导向补短板、突出比较优势锻长板、强化使命担当抓改革,以奉献甘肃的情怀壮大企业。向创新要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向数字要潜力,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甘肃工业释放潜力、转型升级。向园区要引力,持续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鲜明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向政策和要素要推力,进一步强化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支持,全力保障工业发展需求。
  胡昌升表示,要提高执行力,用非常之招强工业。要精准化招商,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转变传统招商思维,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政策和服务同步,加快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企业。要优质化服务,牢记服务企业是干部的天职、支持企业发展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建立工业专班制度、包联企业制度、“白名单”制度和“六必访”制度,实现领导干部包联工业企业全覆盖,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清单化落实,坚持“一把手”抓工业,建立清单工作制度,持续推动工作落实。要常态化督查,推动强工业行动取得实效。广大企业家要以敢创大业的信心、勇闯新业的决心、坚守实业的恒心,咬定目标不放松,保持定力不偏移,全力以赴为强工业行动作贡献。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展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盛云峰认为,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产业兴省、工业强省,扎实开展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1+N+X”专项行动和强工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省工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传统产业“三化”改造不断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焕生机,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大干快上、比学赶超的局面,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着力做大总量规模。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列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2020、2021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工业营收增速31.7%,居全国第5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0.8%,为9年来最快增速,对甘肃经济总量过万亿、财政收入过千亿作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11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居全国第12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1%,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1;规上企业数量达到2395户。据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左右,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比2021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二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57.7%,超年度目标45.7个百分点。提升企业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进减排降碳,制定《甘肃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石化、有色、冶金、建材四个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培育各类型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载体42个,全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3.2%。全省用电量中新能源消纳占比达到21.3%,提升2.2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链。用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制定《“一链一策”工作推进手册》,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7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谋划总投资1927亿元的334项7条重点产业链项目,1-11月完成投资671亿元,投资完成率94%。推进链长制实施,分三批培育认定53户链主企业,谋划65条细分产业链。各链长通过调度会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上下游协同配套及资源共享等问题。
  四是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出台《甘肃省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政策,持续营造政策环境。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户,累计达到329户。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单项冠军企业,海林中科“圆锥滚子轴承”产品被认定为单项冠军产品。
  推进“强工业行动”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盛云峰表示,下一步,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企业家主动担使命扛责任,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加强优秀企业家和人才培育,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队伍。同时,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的要求,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力争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一是深入实施稳增长、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做大总量。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振作工业经济17项举措,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坚持月调度制度,落实“驻企联络员”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企业反映问题调度台账,“一企一策”全力帮助企业纾解困难。力拼一季度开门红,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引导各市州发挥各具特色的“强工业”模式,督促骨干企业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已建成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入规,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0户以上。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户以上。积极应对医疗物资需求短期激增的形势,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
  二是深入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盘活存量。
  三是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提高质量。
  四是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引入增量。深耕细作53户链主企业65条细分产业链,继续开展链主企业认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施细则,认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家左右。谋划实施7条产业链总投资2584亿元228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500亿元以上。
  五是深入实施强化园区承载能力、数字赋能、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增强能量。
  盛云峰强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超过50万,标识解析量突破500万,支撑企业开展政策导入、技术创新、路径实施、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打造涵盖行业标准、适配测试、产业推广、技术交流、项目管理、数据支撑等服务的产业孵化和集聚平台。(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