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下半场则是智能汽车。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达到228万辆,市场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
进入智能化时代,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应该如何走?12月31日,延续了13年之久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会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着上述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光源资本的创始人、CEO郑烜乐。
智能网联汽车要探索中国方案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而在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成为共识。但让业内关注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应如何走出独特“中国方案”?
郑烜乐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单车要实现智能化,同时,车联网要与智能车有机联合,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
“从基建、技术、社会特性上来讲,智能汽车是智能化的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必须要探索‘中国方案’。”郑烜乐说道。
从基建特性来看,国外更多强调从车到云智能化的协同,而中国有比较强的基建能力和基因,首先提出车路云网图五位一体方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从社会特性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不仅需要满足和适应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等使用和管理的要求,还需要考虑中国的交通法规、信息通讯标准、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所以必须要有适用于中国的体系。
此外,中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而智能汽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电动化,其中涉及能源交换系统、补充系统的建设等,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方案’本身构建了一个非常宏伟的蓝图,但最终要实现,一方面需要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产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努力,是非常庞大的工程。”郑烜乐说道。
补贴退坡是自然过程
今年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结束,受到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郑烜乐表示,补贴退坡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行业背景音。它是一个自然的演化过程,并不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郑烜乐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在行业里脱颖而出,所依赖的核心能力是产品力。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体验会逐渐赶上甚至反超传统燃油车产品。二是换电站、充电站、充电桩网络的构建,让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三是目前新能源车的价格体系与车型的体系越来越完善,每个价格带上都有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补贴退坡的影响。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