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丝织造行业不断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发表时间:2022-12-21 09:46
分享到: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助力稳定经济大盘,组织开展的2022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技术创新研讨会12月16日在线上投票表决并审议通过了三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增补理事的议案、增补常务理事的议案、负责人变动的议案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了《关于避免盲目投资的倡议》并围绕人才培养、产品创新、供应链管理、节水降碳新技术等进行了分享,会上还发布了“牛牌杯”2022年度中国长丝织造行业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工业及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纵瑞龙,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潇瑾,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助理张呈,海安市政协主席、海安市时尚锦纶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李春旺,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夏卫军,海安市政协副主席、海安市化纤产业链链长彭为杰等领导嘉宾、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方式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设立江苏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主会场设立江苏吴江区平望镇人民政府、江苏沭阳县纺织工业协会、长兴县纺织行业协会、长兴县夹浦镇人民政府、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中长织协绍兴工作处、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人民政府、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集群地区,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各学院和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昊能科技有限公司、吴江市春业织造有限公司、江苏牛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各企业分会场21个

  科技对行业实现转型将起到重要作用

  端小平分析2022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纺织产业链上大宗商品产量大部分负增长,部分产品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背后原因是市场不景气,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产业链后端的经济运行情况好于前端,化纤、棉纺表现最差。三是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再创新高,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数量是持平或略有下降。四是纺织服装内需市场线上消费由负转正,线下消费仍为负数,总体内需市场表现欠佳,纺织服装非刚性需求特征明显。五是经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分析,企业效益进一步分化,产业规模大、产品开发好、品牌运作好、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困难相对小。

  长丝织造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较为新兴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活力和技术活力,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长丝织物出口量居我国机织织物之首。但是,长丝织造行业企业效益正持续承压,生产阶段性波动,出口稳定增长,内需逐步回暖,原料价格仍需关注纵瑞龙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将持续恢复,工业发展会较快回升,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将持续增长,对纺织工业平稳发展具备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基础条件。同时也要看到,需求不足特别是内需不足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长丝织造行业今后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 “三品”战略;加快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巩固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和贸易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长丝织造企业需加强与有关国家的产能合作、贸易合作、供应链合作,加强新兴市场开拓,与全球纺织服装上下游企业一道,共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纺织产业供应链,实现共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纵瑞龙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钦分析,对于宏观经济的变化,行业要靠硬科技+新能源、数字化继续发展,企业更要进行数字和物理融合创造价值同时企业还面临着Z世代的成长以及人口年龄比重的变化面临技术之变、人口之变、周期之变环境变化时机,企业更要守正出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的新命题,构建企业的战略使命、战略时间、战略空间。长丝织造企业要以科技为核心,牢记“商业生态=共同进化+竞争”的公式对于产业集群内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打造差异化,可通过引入科研机构、院校等来进行互补,打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性产业,长丝织造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也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王加毅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保持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绿色低碳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科技对行业实现转型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以绿色科技为核心,勇挑双碳时代重任,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力点和突破点,不断激发行业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全行业发展行稳致远,一是重视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二是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三是提升人才培养意识,四是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我国长丝织造行业面临技术创新与绿色生产的全新动向,一直以来长丝织造行业都是具有明显竞争力和国际优势的产业王加毅下一步行业技术工作提出五点看法:一是围绕产品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绿色生产全面布局,三是围绕节能降耗细化企业管理,四是围绕行业规范健全标准建设,五是围绕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合作。他强调,企业应该把“产品创新”当作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绿色化、功能化、差别化、时尚化和个性化产品的研发力度,拓展纤维素类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交织物、非氨纶弹性纤维织物及绿色再生纤维织物的开发与生产,提高原创设计产品比例。

  信息化、数宇化、智能化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技术创新研讨环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程皓以《纺织行业绿色低碳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为题从国家绿色低碳相关政策、纺织行业绿色低碳企业创建、能效水效重点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详细介绍了纺织行业绿色低碳企业各类评价指标和参评要求。程皓介绍了我国绿色低碳企业的主要类型,并以纺织行业水效领跑者为例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遴选流程和相关要求等。同时程皓还介绍了低碳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和具体内容,并从六个方面:创新、技改、开源、对标、协调、管理对工业能效水效提升重点任务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尤其是在节水方面更是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并开展了试点建设。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小光分享了《喷水织机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应用与推广》相关内容。喷水织造行业具有产量大、出口多、增长快的特点。截至2021年底,长丝织造行业喷水织机73万台,约占世界总量78%,是世界第一长丝织造大国。喷水织机废水具有水耗大,易回用等特点,用水量是纺织工业中仅次于印染行业的第二大用水产业。重点介绍了自己多年研发的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废水新技术,该技术已经得到工程应用,无需添加药剂即可实现“以废治废”“零排放”,该技术如果在长丝织造推广应用,将年节水达到1.6亿立方米。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金世豪分享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品开发思路》。该企业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众多世界知名户外运动服装品牌的固定面料供应商。东进规避了生产流程长、时间久、响应速度慢、产品品质不稳定等传统纺织供应链缺陷,以客户的真正需求为中心,打破传统思维,找到优质品牌客户,并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打造垂直产业链生产模式,形成新型纺织供应圈,与上下游达成战略性合作。

  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兼染色分厂厂长朱林分享了公司的 “数字染智系统”,具体包括:ERP、 MES、印花自动调浆系统、染料助剂自动配送系统、能源管网平衡监测系统介绍了每个系统对公司生产经营所起到的作用他表示,对印染行业来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覆盖纺织印染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改变了公司传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智能管控水平。江苏仲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易仁分享了《再生涤纶长丝的应用及探索》。仲元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再生聚酯切片和再生涤纶长丝的企业,目前具有年产20万吨聚酯切片产能,年产10万吨再生涤纶长丝产能。陈易仁阐述了再生涤纶长丝、原液着色涤纶、海洋塑料认证涤纶、可降解涤纶的特点。他重点介绍了公司进行LCA生命周期评估,以及碳交易项目的有关情况。深圳市海弘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纺织装备事业部经理鲍劲松对全自动穿经机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分享分析了全自动穿经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具体包括:设备小型化、智能化,以实现降低穿经机的操作难度,降低错误率,提升识别率;设备一体化,减少采购成本,缩短穿经周期,提升工厂管理效率;设备模块化,缩短等待时间提升设备运行速度。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暨技术创新研讨会,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海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海安作为全国纺织之乡围绕打造“千亿级锦纶产业基地”目标,已经建成高新区时尚锦纶产业园、开发区常安纺织园、墩头镇化纤产业园等三大锦纶产业集聚区,拥有锦纶新材料企业200多家,2021年实现销售250多亿元,尤其是以文凤集团、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马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年产能锦纶6切片100万吨,锦纶66切片20万吨,锦纶丝产量占全国的1/8。目前,海安正致力推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开发,锦纶新材料产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化纤产业产值达650亿元。孟凡君)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