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聚峰压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峰压延公司)引进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于浩教授担任公司技术总监,研发“YH人防型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于浩一直从事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和承担了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加大型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行业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
他到聚峰压延公司后,主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硼在 TSCR 冷轧基板中的存在状态与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探索硼与新生晶界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变形、硼的运动及组织变化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其研究结果有效地改善了TSCR 工艺产品的品种结构,显著增加 TSCR 的投资效益,更好地生产出汽车、家电用高性能、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钢铁材料,降低了材料的制造成本,提高了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其中开发的部分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及替代国外进口。通过TSCR 技术生产的不同级别、不同规格要求的冷轧基板,满足了汽车和家电行业的要求和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工程机械、油气输送、桥梁建设和建筑等各相关行业的发展。
于浩教授全权指导了国家自然基金“具有 TRIP 效应高强韧钢的亚稳奥氏体演变规律、影响因素与增塑增韧机理”项目的研究。他先后邀请两位博士生和3位硕士生参与研究。先后完成了TAM 钢热处理、组织、性能表征、QP 工艺热处理组织性能的表征实验、TAM 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机理的研究和TRIP 钢的热处理、组织、性能的表征,以及残奥稳定性的研究工作等。他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6项,公开2项。在国外发表高水平SCI 学术论文8篇。为TRIP效应钢的实际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扩大了 TRIP 效应钢板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比例、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等。
同时,他动员4位博士生参与,申请、开展及总体研究了国家自然基金“高性能钢的多相组织设计”项目。他们分别负责安排派遣中方人员到瑞典参加学术会议、双边合作,针对项目研究计划与关键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与理论研究。积极与瑞典方面开展交流,推动项目的进一步研究。签署了北京科技大学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双边人才培养备忘录,通过双方的合作交流,在材料设计包括亚稳奥氏体转变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和创新。
于浩和他的团队通过创新,创新钢铁制造,主要包括热轧“YH”人防型钢的孔型设计、分析及优化和人防型钢轧制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及轧制工艺优化、人防型钢矫直模型的构建与工艺参数优化、“YH”人防型钢的全截面组织性能调控和人防型钢的工业化试制、性能评价与推广。完成了“YH”人防型钢的工业化试制,且形状和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他们研发的一体化热轧“YH”人防型钢的开发大大减少人防门制造中的焊接量,降低焊接缺陷出现的机率,提高人防门的抗爆炸冲击波压力和密闭性能,大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他们的研发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莱钢合作开发的高性能H型钢,该项目技术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与攀钢合作进行高精度钢轨及复杂断面型材轧制数字化技术开发,该项目技术获2016年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与南钢合作进行低成本高强度角钢的开发;与中信铌钢和聚峰压延合作完成Nb微合金化球扁钢的形性协同调控,同时还承担球扁钢军工项目的研发,成功研发出世界最高强度级别的球扁钢。
同时,“YH”人防型钢的一体化制备,免去了承压板与斜扁钢间的焊接工艺,大幅降低了人防门制备的成本和耗时。“YH”人防型钢是拥有颠覆性技术的新概念产品,有助于形成企业独有的自主专利技术。热轧一体化制备出的“YH”人防型钢其连接强度比焊接工艺制备的强度提高20倍以上。此外,“YH”人防型钢的一体化制备,减少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焊渣,使生产环境更加洁净,减少了烟尘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要求和战略目标。(赵峰 张雯)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