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高校携手创新 人才城市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2022-10-31 16:30
分享到:

  10月29日上午,由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联合苏州城市学院共同设计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与运维》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正式启动,苏州城市学院也成为全国首个开设此专业课程的本科院校。

   

  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城市,苏州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产业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需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主动面向城市发展需求办学,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城市等方面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成为高等院校赋能未来城市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致追求。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8月,是长三角首家产业园发展行业组织。会员单位拥有350家产业园、科技园、文创园,遍布苏州十大板块。园内企业8万余家,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数字文化等新兴产业。促进会汇聚各类产业生态伙伴,围绕“提升园区服务、服务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集群”。促进会致力于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聚焦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自成立以来,促进会组织40余场“百园万企服务行”活动,2020年荣获姑苏、张家港产业招商顾问称号,2021年获得市科技局双创大赛“最佳组织奖”、在第十三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牵头成立海外知名高校人才苏州交流中心,2022年与市人才办、机关工委等部门开展“人才服务+,百园万企行”系列活动,围绕产业载体,招引高层次海外人才及项目,对接各类科技项目200余个。

  为主动呼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面对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加速打造新时代所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格局,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依托其市属枢纽型协会的社会背景,充分发挥在新基建、新城建和新产业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携手苏州城市学院共同策划和实施了《城市数字化建设与运维》微专业项目,以建立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为核心,首期设计了“城市数字化建设与运维导论、数字经济下的新基建与新城建、城市大数据概述与应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产业园的发展与运营”五门课程,从课程设计方案到实践实习就业,联合打造了微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根据特定课程需求,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充分发挥协会多年产业经验及资源积累,以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为原则,协调相关政府机构、组织会员单位建设了一批与微专业课程配套的产教融合实践实习基地。

   

  联合清华同衡长三角研究院、规划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相关部委等机构,共同设立新基建、新城建数字化平台实践实习基地,协调产业园类会员单位(各产业集群“群主”)和城投类会员单位(片区开发“主体”)设立若干产业园建设运营领域的实习就业基地。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与合作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并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

  此次微专业项目成功开班,标志着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和苏州城市学院在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政校协企合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大力培养立足苏州、融入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主动服务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与苏州城市学院此次联合起点,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未来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城市”和“数字化”融合的新课题,以开展更多的微专业课程、打造更多的实践就业基地为基础,面向重点和新兴产业,突出“四新”建设,实现学科集群与产业创新集群完美对接。

   

  双方将探索和实践在更多领域合作开展提升城市创新能级的课题研究申报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设立苏州市人才服务党建联盟组织设立城市建设与创新服务主题商学院策划和筹办产业及人才活动及赛事开展中外双向合作的人才培养活动。将通过系列的合作,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助力苏州市完善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实现政府、企业、院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为助力苏州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示范城市贡献应有的力量。王涛 钱莉莉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