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泰兴高新区:打造“创新特区”

发表时间:2022-10-24 16:57
分享到:

  今年以来,江苏省泰兴高新区继续致力打造“创新特区”,聚力科创“三基地五中心” “空间+服务”建设提档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新增科创、产业创业等苗圃,建成孵化基地6.5万㎡,加速基地5.5万㎡,中试基地17.5万㎡,动态使用率达78%以上。创建国家级机电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创建申报“出省进京”。共建标盟(泰州)智慧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化创新基地,中关村(泰兴)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落户。在全省高新区年度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两年前进9位。


  筑强平台支撑,全力提升“创新特区”承载力。做好“扩容提优”文章。围绕“孵化-加速-中试-产业化”动态循环,一手抓孵化载体“扩增量优存量”,重点实施园区科技创新工程,做大载体基数,在专业孵化载体认定上实现突破;积极创办各类众创空间,引入社会力量、创投资本建设孵化器,探索持股孵化模式;重抓载体提升,围绕人才科技广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引入星火众创等专业运营团队,抓空间“填空”、平台转型和运营提升,打造升级版孵化器、加速器,既扬名气、聚人气,更升才气、赚财气。抓公共平台“市场化服务化”,围绕全市主导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国家级机电产品监督检验中心、长三角先进锂电池创新研究院创建,提升中工、国泰环境、智慧城市等产业研究院服务能力,放大公共平台对全市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同时,借力上海城市更新、产业转移,牵手南虹桥投资集团,市场化运作上海(虹桥)离岸创新中心。做好“聚合放大”文章。依托中高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查新服务中心,更大力度推动“技术作为商品、研发成为产业”。携手科技、金融等部门,借力全市产业母基金,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活力,更好地运作毅达、绿科、中关村创投等产业基金,区镇街联动,引入一批高科技和人才项目。

  壮大创新主体,全力提升“创新特区”集聚力。培优“主力军”。升级园区科技进步工程,多层次涵养创新型企业“雨林”。锻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上市企业,助力科兴电器公司技术升级上新品,增强行业话语权。加快晟楠电子公司辅导验收北交所上市等。培优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对知识产权布局、新品开发等管理水平提升。扩容高成长型企业,全年将新增省“瞪羚”超2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同时,发力园区人才“1110”计划,争取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创业团队、助力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全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100名,青年人才不少于150名,新创办企业超百家。

  育强“先锋队”。大力引导企业永不停歇抓创新,不断研发“明天的产品”。鼓励园区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组建专班,大胆走出去,“牵线搭桥”,寻求企业与双一流高校更高层面合作,亚太泵阀、河海给排水等骨干企业联合江苏大学建立产业创新联盟,高材智业研究院、中科院电工所科兴研发中心等先行先试,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60%。

  树好“标杆旗”。积极布局中关村协同创新基地等,支持国家级人才领办项目技术更大突破;助力产业领军人才领衔攻坚“异质结+钙钛矿”国家级课题;支持先进技电、中科同帜等企业抢抓半导体智能制造高端市场;助力上海交大团队高精度材料合成平台项目进行产品适配,填补国内空白。

  做优环境保障,全力提升“创新特区”吸引力。构建人才创新创业“首站式”和“旗舰型”发展生态系统。全面实施“微平台、兴企点”,深化“五项20条”科创服务内涵,优化“一站式”服务流程。坚定产城融合样板区追求,提升凤栖小镇“产城文旅智”发展内涵,加快推进凤栖奥莱、总部经济中心建设,汇聚时尚餐饮、众创直播等受青年欢迎的新兴业态,携手“象寓”争创省级青才驿站,打造新晋网红打卡点。积极承办江苏省级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吕友 阚婷 王国栋)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