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双碳”目标,企业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要不要减碳,而是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高效的方式减碳。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源服务部总经理杨平指出,“双碳”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施耐德电气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融合绿色智能制造与绿色能源管理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向客户和产业链赋能。
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施耐德电气发布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充分展示以服务和数字化为“两翼”,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体”目标的整体思路,并融合行业四大关键场景需求,深挖服务和数字化的落地价值,共赢绿色高效与可持续。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大的生态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杨平表示,实现“双碳”目标,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是最核心的利器;而单纯有了数字化还不够,还需要服务、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支撑最终的落地。
服务和数字化“两翼”抓手作用尤为凸显
随着双循环格局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双碳”落地加速,部分行业明确减碳目标,企业面临种种外部挑战。从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疫情常态化下企业更需关注运营效率、韧性、业绩增长与自身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减碳实践亟待方法论与经验赋能的当下,服务和数字化作为可持续发展加速落地的“两翼”,抓手作用尤为凸显。
首先,服务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数字化落地的核心与重要载体,依托自身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庞大生态圈,施耐德电气以专业咨询为引领,提供涵盖改造、调试、培训、验收、维护、维修、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能够保障客户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顺利推进;
第二,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是当前最佳的减碳工具,数字化与服务相辅相成,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融入应用场景,实现对产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视、可管、可控、可用”,促进整个产业链实现从设计、建造、运营到维护的协同管理和全程优化,在推动客户数字化价值落地的同时实现全程减碳。
展现“两翼”推动可持续落地的领先能力
2022年是施耐德电气连续第三届参展服贸会,正值“双碳”目标提出的第三年。针对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施耐德电气提炼并推出“电气安全、电能质量、能效双碳、综能微网”四大场景及价值主张,进行落地解读并推出全面解决方案,充分展现施耐德电气以服务和数字化为“两翼”,推动可持续落地的领先能力。
一是电气安全场景:针对电气系统长期运行、安全隐患多且难以排查等问题,通过MPS配电咨询、Ecofit适配改造等多种形式助力用户优化电气系统,实现有效监测及维护,从而优化资产管理绩效。
二是电能质量场景:基于以流程工业、电子行业、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供电敏感型行业的关键需求,凭借专业软件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客户提升电力质量,打造数字化的监测分析系统,利用数据赋能与专家知识加强电能系统的分析能力,为长期运营提供可靠、可执行的方案建议。
三是能效双碳场景:从顶层规划设计开始,赋能企业贯穿战略规划、管理提升、执行优化、运营与绩效四大阶段,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支持,并结合如能效管理及数字化运维平台EMS+等一系列数字化软件,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提升减碳投资回报。
四是综能微网场景:随着传统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微网将在新能源网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借助包括微网设计咨询、零碳项目设计及包括EcoStruxure微网能源顾问在内的服务及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调整调度及优化进行总体设计,实现对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及总用能成本的清晰估算。
杨平认为,“电气安全、电能质量、能效双碳、综能微网”四个场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在楼宇市场,会同时覆盖四个场景。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需求在不断升级,对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市场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变化。
产业链减碳落地
目前,整个市场的状况是多样化的,企业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具备可持续发展诉求的企业通常有以下特点:第一,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第二,企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三,企业考虑长效的发展,对自身要求比较高。可见,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大量发布的相关报告,企业关注的方向也不完全一致,有一些关心废水的处理,有一些关心绿色电力的应用,有一些更为聚焦碳排放。
可持续发展不止是企业的生存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杨平分析,能效“双碳”背景下用户面临很多问题,有些企业不知如何下手,有些企业缺少体系化顶层规划去引领,这些都是施耐德电气咨询服务、软件业务能够解决的问题。杨平认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服务和数字化对应着专业的人、专业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贯穿客户关键场景的全生命周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源有限,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建议,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最能改进瓶颈问题的环节。(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