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双碳”目标,企业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要不要减碳,而是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高效的方式减碳。施耐德电气数字能源服务部总经理杨平在回答中国工业报提问时指出,施耐德电气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其实可持续发展讲的是“双碳”。他认为,“双碳”本身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都是将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所积累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能制造能力,向客户和产业链赋能,可以说施耐德电气既是实践者也是赋能者。9月1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发布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充分展示以服务和数字化为“两翼”,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体”目标的整体思路,并融合行业四大关键场景需求,深挖服务和数字化的落地价值,共赢绿色高效与可持续。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大的生态圈共同完成“双碳”目标。杨平表示,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有一些新举措,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正是当下最核心的利器。“单纯有了数字化或者理念还不够,还需要保障体系、自上而下的人员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帮助实现落地。”杨平说。
服务和数字化“两翼”抓手作用尤为凸显
随着双循环格局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双碳”落地加速,部分行业明确减碳目标,企业面临种种外部挑战。从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疫情常态化下企业更需关注运营效率、韧性、业绩增长与自身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减碳实践亟待方法论与经验赋能的当下,服务和数字化作为可持续发展加速落地的“两翼”,抓手作用尤为凸显。一是服务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数字化落地的核心与重要载体:依托自身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庞大生态圈,施耐德电气以专业咨询为引领,提供涵盖改造、调试、培训、验收、维护、维修、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能够保障客户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顺利推进;二是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是当前最佳的减碳工具:与服务相辅相成,以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融入应用场景,实现对产品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视、可管、可控、可用”,进而促进整个产业链实现从设计、建造、运营到维护的协同管理和全程优化,在推动客户数字化价值落地的同时实现全程减碳。
施耐德电气可持续“一体两翼”的目标行业涉及建筑、工业、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等四类重点客户或者四个目标市场。杨平表示,施耐德电气“一体两翼”在四个目标市场当中都有发挥作用的“点”,从目前参与更多项目来看以建筑和工业为主,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相对来说体量比较小。从国家碳减排角度来说有“1+7”控排行业,但是施耐德电气现在做的“1+7”控排行业并不多。由于“1+7”控排行业有着复杂工艺,往往依赖一家单一的企业很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杨平解释说,如果施耐德电气参与进去,就一定需要大量的外部伙伴一起协同才能实现,因为从用能侧做监管、优化主要是生产环节所用的工艺不同,带来的碳排放都会有变化。
展现“两翼”推动可持续落地的领先能力
2022年是施耐德电气连续第三届参展服贸会,正值“双碳”目标提出得第三年。针对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施耐德电气提炼并推出“电气安全、电能质量、能效双碳、综能微网”四大场景及价值主张,进行落地解读并推出全面解决方案,充分展现施耐德电气以服务和数字化为“两翼”,推动可持续落地的领先能力:一是电气安全场景:针对电气系统长期运行、安全隐患多且难以排查等问题,通过MPS配电咨询、Ecofit适配改造等多种形式助力用户优化电气系统,实现有效监测及维护,从而优化资产管理绩效。
二是电能质量场景:基于以流程工业、电子行业、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供电敏感型行业的关键需求,凭借专业软件及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客户提升电力质量,打造数字化的监测分析系统,利用数据赋能与专家知识加强电能系统的分析能力,为长期运营提供可靠、可执行的方案建议。
三是能效双碳场景:从顶层规划设计开始,赋能企业贯穿战略规划、管理提升、执行优化、运营与绩效四大阶段,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支持,并结合如能效管理及数字化运维平台EMS+等一系列数字化软件,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提升减碳投资回报。
四是综能微网场景:随着传统能源体系转型升级,微网将在新能源网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借助包括微网设计咨询、零碳项目设计及包括EcoStruxureTM微网能源顾问在内的服务及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调整调度及优化进行总体设计,实现对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及总用能成本的清晰估算。
杨平认为,“电气安全、电能质量、能效双碳、综能微网”四个场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在建筑市场里面同时会覆盖四个场景。四个场景目标客户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发展到不同阶段,需求在不断升级,对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中整个市场上最明确的变化和需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包括数字化、低碳化进程都是基于四个场景目标客户以及市场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多样化的需求。
四大场景支撑产业链减碳落地
面对“1+N”双碳政策体系及各行业碳达峰目标和指导纲领,可持续不止是企业的生存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杨平分析,能效“双碳”背景下很多用户面临的问题,第一个不知如何下手,第二个缺少体系化顶层规划去引领,这是施耐德电气咨询服务、软件业务解决的问题。他说,在推进低碳进程中服务和数字化必备的是专业的人、专业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起效果,在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中,施耐德电气推出的四大场景其实都是支撑产业链减碳落地的核心场景。目前,整个市场的状况是多样化、可持续发展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具备可持续发展诉求的企业有几大特性:第一,企业可能有一定的规模;第二,企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三,企业考虑长效的发展,对自身要求比较高。可见,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大量发布的相关报告,企业关注的方向不完全一致,有一些关心废水的处理,有一些关心绿色电力的应用,有一些聚焦碳排放。
目前,很多企业着手实现“双碳”目标有几个动机:第一个动机来自于国家的政策要求。第二个动机是企业对品牌的要求。第三个动机是来自于上游产业链的倒逼。第四个动机是来自全球市场的压力。杨平表示,施耐德电气通过软件和服务“两翼”结合达到低碳转型或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有很多具体的产品或者服务,包括偏广义的硬件、软件、服务都是产品,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服务模式从响应式服务到被动式服务,再到预防式服务和预测性服务。
实际上,施耐德电气更多地引导用户在有症状的时候先就医而不是买药,这就是服务范式的创新。杨平分析,企业在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比较容易,但是实现供应链的碳中和的要求就高得多,因为下游厂商对上游供应链的倒逼,使得中小企业实现碳中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减碳的动力就是下游的倒逼,但是不排除有一些中小企业对自身有比较大的要求,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韧性。“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给中小企业给的建议并非要涉足全部,而是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最能改进瓶颈问题的环节。”杨平强调。(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