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共湖州市委举行“‘浙’十年·湖州”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了解,本场发布会的主题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湖州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共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湖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洪湖鹏回答有关问题。发布会由中共湖州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主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 十载感恩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陈浩指出,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的改革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在浙江工作期间,总书记先后13次对湖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又先后12次对湖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
特别是,2020年3月30日,总书记到湖州考察时说:“路子选对了,就要坚定走下去”。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湖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必须扛起的政治担当。“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是湖州最靓丽的城市品牌,是一张自带流量的“金名片”。“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的“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新目标新定位,以及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奋斗目标,在内涵上是高度吻合的。
最近,首创《看见》栏目,定期曝光影响发展和破坏环境的突出问题,要求“闻风而动、事不过夜、限时整改”,目前已刊播46期,整改问题29个。今年6月,湖州在全市启动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其中,“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就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干争先的主抓手。目前已召开12期90场、征集问题1079个、办结801个、办结满意率98.3%。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 奋发猛进“四个蝶变”跃升
陈浩表示,过去十年来,湖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湖州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四个蝶变跃升”:
一是综合实力的蝶变跃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45亿元,连续跨过2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7.8%。在全国百强市榜单中,湖州从第91位跃升到第46位。
二是城乡品质的蝶变跃升。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4.8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1.72倍。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率先、全省首个实现市县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的地市。
三是发展活力的蝶变跃升。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从19.9万户增加到46.6万户,上市企业从13家增加到46家。营商环境指数列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第35位。
四是民生福祉的蝶变跃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2987元增加到679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88元增加到41303元,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65:1,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0万元。莫干山下“裸心谷”一张床位年税收高达12余万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山里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
十年高分报表“核心密码” 坚持“两山”理念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湖州大地的“四个蝶变跃升”,是十年来伟大祖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回顾这十年的生动实践,湖州之所以能够交出一张高分报表,“核心密码”就在于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5大战略指引”和“11方面重要遵循”,坚持不懈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把“金钥匙”。
特别是建立平台,以“2+8”战略平台构筑开放新空间。搭建了包括湖州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2”个市本级平台和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吴兴经济开发区、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南浔智能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8”个区县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5.1%提升到6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79家和5686家,数量增长了5.9倍和13.7倍。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
只此青绿“三美同步” “逐绿前行”美丽风景
湖州这十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当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实现“美丽浙江”考核十连优,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的底色。始终站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这十年,是湖州“逐绿前行”绘就风景画的十年。湖州坚持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同步”,实现“十连优”,“五水共治”八夺大禹鼎,全面打响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先后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县全覆盖,安吉县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安吉鲁家村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安吉余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由湖州主导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上升为国家标准。
“因绿而兴”发展智能制造 数字引领低碳“双轮驱动”
湖州这十年,是湖州“因绿而兴”实现大赶超的十年。统筹实施西塞科学谷等“五谷丰登”计划,加快培育以绿色智造为特征的八大新兴产业链。已形成高端装备1个千亿级、绿色家居和现代纺织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等10余个全国特色产业之都。还有,吉利汽车、三一装载机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都成功落地。
特别是,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9位、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29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0位。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的高质量发展,使湖州前所未有地走进聚光灯下,先后成功承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安吉分会场活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绿色智造引领工业转型升级,获得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
“绿满金生”厚植新动能 勇当绿色低碳探路者
湖州这十年,是湖州“绿满金生”厚植新动能的十年。比如,在全国首创竹林碳汇交易机制,支持村集体按标准经营竹林、生产碳汇,已完成“碳汇收储贷”授信超40亿元。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际滨湖度假大会、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湖州。今年5月,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在湖州挂牌成立。
特别是,7月份,国务院又批复同意湖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2年9月,大力构建“铁公水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同类型港口首位。随着湖杭高铁、沪苏湖高铁的逐步建成,到2024年,湖州将实现所有区县通高铁,30分钟可达上海、90分钟可达长三角所有地级市。
“以绿惠民”迈向共富样本 共享民生福祉“共同富裕”
湖州这十年,是湖州“以绿惠民”迈向共富路的十年。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推动生态红利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百姓福利。湖州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市,去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坚持“四治”融合,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省实现平安湖州“十五连冠、金鼎加星”。
同时,用心用情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工作,安吉黄杜村捐赠白茶苗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做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湖州已向西部三省五县捐赠白茶苗2240万株,种植面积6217亩,带动2064户6661人脱贫,实现了“用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性美丽乡村建设法规《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安吉鲁家村携手全国100个村共建美丽乡村,对外输出“鲁家模式”。有着“天下枸杞第一村”之称的宁夏东永固村,三年前加入了“百村联盟”,如今村集体收入已经从2018年的不足10万元,增长到了去年的452万元。打造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去年,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5400多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137亿元、占全省26%,居全省第一。
奋力打造“六个新湖州” 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浩最后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今年2月,湖州召开了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奋斗目标。今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了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
当前,湖州全市上下正在对标全省“两个先行”,扎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着力推动区县比贡献、部门比服务、镇街比实绩、企业比发展、干部比担当、群众比风尚,加快打造实力新湖州、活力新湖州、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美丽新湖州、幸福新湖州,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未来五年,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五个新”: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培育八大产业链,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6000亿元。二是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全面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要缩小到1.6:1以内。三是城乡面貌呈现新景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是社会文明成为新典范。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五是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迭代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高水平建设平安湖州、法治湖州。总之,未来五年,将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动湖州大地呈现一幅更具实力活力、更显品质人文、更加美丽幸福的新图景,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朱旭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