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7月28日,2021-2022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题培训——智能制造方向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专题培训旨在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新型产业生态,探索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有效途径,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朱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陈新、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王秉科、研修班全体新学员应邀出席会议。
据悉,研修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共同开展,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具体执行。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成长性良好、创新能力强、容纳就业能力强、在区域或行业中处于龙头骨干地位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具有发展潜质的创业型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培养。研修班通过对新一代通信技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材料技术、新一代管理技术、新一代金融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学习与实践,造就一批又一批的“智能制造企业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 陈新
陈新表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时期人才引领发展工作的6大人才工程之一。工信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协调小组,由主管副部长担任组长,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才交流中心。
陈新介绍,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领军学员遍布全国,真正实现“一人就读·万人同学”。横向上,学员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学,各班级间可跨区域集体交流,实现“一地就读·全国选课”;纵向上,结业不毕业,实行延续式培训服务,实现“一年就读·持续复训”;结业后,组织成立各类领军企业家联谊组织,继续为结业学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一日领军·终生领军”。目前,领军人才培训累计开办了307个班级,培训学员1万6千余人,学员中企业一把手比例达到70%以上。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信领军项目已成为全国领军学员企业间的学习提升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合作共赢平台,特别是培育形成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领军一家亲,全国有亲人”的领军精神和文化,成为了工信领军大家庭的宝贵财富。
陈新指出,在工信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领军人才培训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目前,形成了三条工作主线:一是以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开展“区域发展”培训;二是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开展“专精特新”专题培训;三是以提升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题培训。构成了一套“企业家培训—企业培育—产业链培养”的全方位、立体化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中心与协会联合主办的智能制造班,目的是优选一批领军型的智能制造企业家和服务商,探索建立培训赋能机制,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培养富有爱国、创新、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的智能制造企业家,为稳经济、稳就业、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陈新说。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 王秉科
王秉科表示,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企业家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造就一批又一批熟练掌握"六个新一代融合″和融通创新的智能制造领军人才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和智能制造万里行的历史使命。
对全体企业家学员,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必须把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始终致力于人才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模式创新等,通过系统创新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二是推进融通发展。龙头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商协会聚合了各种要素和资源,只有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和他们深度融通,才会推动企业竞争力全面发展。三是肩负社会责任。在企业融通发展的同时、在创新引领的同时,企业家们一定要做到饮水思源,奉献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朱宏任
会上,朱宏任作了《专精特新企业是怎么练成的》主题报告,他从四方面深入分析阐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重大方向、丰富内涵、 长远意义、以及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政策要点。
“中小企业要努力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往往具有比其他中小企业更强的适应市场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朱宏任表示。
朱宏任表示,要深刻理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长远意义。
第一,专精特新指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直接指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第二,专精特新呼唤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专精特新不只是对企业生产方式、企业产品的描述,本身就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风貌的刻画与写照。第三,专精特新勾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坚持专精特新的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以专业、精细的服务延长制造链条。第四,专精特新揭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制造业领域中,坚持专精特新无疑是大多数成功企业的作法,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五,专精特新描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绿色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是专精特新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的全新方向和路径。第六,专精特新擘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围绕产业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企业新生态。
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政策要点方面,朱宏任介绍,工信部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通过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迈上专精特新的发展轨道,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范围,显著提升数量。今年准备再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000家以上,以此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
在中央形成支持政策之后,地方出台“专精特新”配套政策极为重要。只有加快形成上下贯通的办实事措施,在财税、信贷、融资、用地、用能、引才、市场开拓、绩效评价等方面具体帮扶,才能激励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乘势成长。
“专精特新企业兴旺,企业群体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国经济就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动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巨大力量。”朱宏任表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总师、生产力研究专家任起龙代表全体同学发言,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期智能制造领军人才课程学习以及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5G和下一代通信技术课程学习,在智能制造领域能更能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打造智能制造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所在企业发展壮大,用先进知识武装头脑,用先进实践指引行动,用先进业绩回馈企业、客户、员工和社会。
会上,朱宏任、陈新共同为新学员代表任启龙、李克斌授旗。王秉科、张彦国、杨峄为学员代表佩戴领军徽章。朱宏任、陈新、王秉科、张彦国、王萍、杨峄共同启动开班仪式。
据悉,该项目由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支持,学员结业后可获得权威证书,并直接进入国家人才库。授课老师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信部领导、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教授,知名的制造业高层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高层、有关商协会的智能制造相关的领导专家等。讲授5G(6G)+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工程HCPS+、智能制造案例体系等。
参与企业将与龙头企业决策者共同研讨行业发展机遇,学习41大工业门类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智能制造好方案企业深度交流、与智能制造好榜样企业形成生态合作体系。该项目以大中小人才融通培养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突破制约行业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能力、智能制造工程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养一批能够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