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疫情防控正处于“清零攻坚行动”关键阶段。既要控制疫情,又要稳定经济,在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的形势下,当地企业生产建设如何保障?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进国家级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等工业园区,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实地探访。
自7月12日北海发生疫情以来,该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重点企业连续生产,稳住经济基本盘。图为位于铁山港工业区的广西太阳纸业,工人将一卷卷刚出炉的纸产品装车。 蓝永前 摄
企业厂区—— “落实防疫措施,保障生产经营”
厂区里货车来来往往,与城区因疫情管控需要而减少外出流动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记者走进广西太阳纸业厂区最大的感受。
“生产基本与往日无差别。”随同人员介绍。在运输平台,只见两辆相距30多米的大型货车正在装载作业,半自动化搬运车“叼”着纸产品加工原材料从仓储出来,卸在货车旁,紧接着装载机再将其吊到车厢,全程无人员交集。
“落实防疫措施,保障生产经营。”广西太阳纸业总经理马林介绍,为防止人员流动产生疫情传播风险,公司实行封控管理,员工全部入住公司宿舍,吃住在厂,取消堂食,减少人员聚集。目前,在岗职工2900多人,每天两轮常态测温,已全员开展9次核酸检测。
记者了解到,高端纸业是北海市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而广西太阳纸业正是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经营稳健运行,实现产值59.6亿元。
产业园区—— “一家企业就是一个闭环区”
“日产KN95口罩5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0万只、次氯酸消毒液10吨。”7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国家级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西惠科电子(北海)科技产业园,惠科云桂区域管理处副经理卢慧娟介绍,7月份产业园预计完成产值20亿元,目前整机项目、医健项目保持持续生产,实现百分之百产能。特别是医健项目,更是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全力保障北海防疫物资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7月12日北海发生疫情后,广西惠科电子(北海)科技产业园立即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对园区实行闭环管理。“共有3700多人在产业园闭环管理。”卢慧娟告诉记者,产业园共分为三个园区,每个园区相对独立,员工的生产、生活都不交叉,实行错峰就餐,减少人员流动。而在建设的项目,有400多名施工人员,单独住一栋宿舍楼,指定餐厅提供餐食打包服务。
“一家企业就是一个闭环区。”北海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忠广介绍,目前开发区正常生产的企业还有273家,近1.5万名员工在园区里闭环工作。
为防疫情进入企业,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求各企业,对进入企业的生产物资实行点对点管控。记者在一家企业门口看到,运输生产物资车辆到入口时,工作人员站在车子数米外,检查司机的健康码、核酸报告,并用棍子将登记表递给司机。登记完毕后,司机关上车窗,工作人员对车子进行消杀,并在车门车窗贴上封条。随后,车子驶到指定地方卸货,检查员全程紧盯。货车驶离时,工作人员检查封条是否完好,确保司机不接触企业任何人。
管理部门——“成立专班,全力保障稳运行”
7月18日,位于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的广西新福兴硅科技产业园第二条光伏玻璃生产线举行点火仪式,项目投产正常运营后年利税将超过1亿元。“我们在做好日常防疫工作的同时,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线建设。”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铁山东港产业园内第一个动工和投产的百亿元重大项目,公司光伏玻璃产能位列全国前五,可满足20GW的光伏组件配套。
疫情之下,项目能够稳步建设、企业得以正常生产,得益于北海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措施。北海市工信局局长梁振威介绍,疫情发生后,该市成立市、县区(园区)工作专班,制订工业企业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措施,从厂区闭环管理、防疫消杀、员工管理、物流运输等方面出台20条措施,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稳生产。
针对疫情期间物流运输问题,北海市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保通保畅政策,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统一实行通行证管理,将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纳入“白名单”,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对重点物资运输司乘人员不赋予红黄码。目前,已为重点保供企业发放车辆通行证3900张,发放保供人员通行证4036张。此外,强化水电等要素保障,对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服务,采取“一天三询”机制,确保高效解决。
“全力以赴帮助工业企业渡难关、保生产,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畅通运行提供保障。”北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孙环志表示,目前北海市绝大部分重点企业保持连续生产,较好地稳住工业经济大盘。(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蓝永前 覃鸿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