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优秀企业成果和案例进行系列报道,为广大行业企业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提供借鉴。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本地及南通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拥有20余艘6万吨-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大型产品跨海越洋运往全世界。振华重工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产品已进入全球105个国家,约300座码头,其中,岸桥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25年保持全球第一。
在发展过程中,振华重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大力推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世界港口“智”造绿色。
图1 振华重工所属长兴港机生产基地
一、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速行业绿色转型
振华重工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打造绿色港机设备、推动港口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打造绿色低碳码头砥砺奋进。
2014年,振华重工从碳足迹的角度关注产品的原材料、制造、运输环节的碳排总量控制,并向多个国外用户港口提供碳足迹声明,帮助客户减碳。通过拓展集装箱岸桥产品的碳足迹研究,确定碳排放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众多关键技术攻关,研发3E级岸桥,即“经济”“高效”“环保”超大型起重机。这一创新设计使设备大梁迎风面积减少17%、自重减轻15%,达到了减重和降低风载荷的双重作用,符合低碳减排的轻量化理念。此外,振华重工将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在岸桥产品上深入应用,研发30千瓦岸桥太阳能光伏电站,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岸桥上的部分设备使用。实现年均发电量约4.5万度,每年减少约47吨二氧化碳排放,助推清洁能源燃料加注方面的技术发展与规模化建设。
另一方面,振华重工积极推进全球自动化码头技术发展,参与建设青岛前湾、上海洋山四期、新加坡大士、意大利瓦多、以色列海法、广州南沙四期等全球约80%的自动化码头项目,通过技术革新不断为全球码头系统性减碳提供有效实现途径。
图2 德国汉堡HHLA码头设备发运
图3 振华重工系统总承包的意大利瓦多自动化码头项目
2017年12月10日,全球单体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践行者,振华重工提供的三大装卸设备——岸桥、轨道吊、AGV均采用电力驱动,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及堆场装卸环节完全消除了尾气排放问题,环境噪音也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装卸行程的优化以及能量反馈技术的大量采用,也将进一步降低码头的能耗指标。洋山港四期的装卸生产设计可比能源综合单耗仅为1.58吨标煤/万吨吞吐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图4 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
振华重工的绿色研发之路硕果累累,自主研发的锂电池轮胎吊、全锂电AGV/IGV、应用LNG或氢燃料的混合动力轮胎吊与跨运车、高效环保螺旋卸船机、多系列海上风电安装施工平台、DP1/2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主动运动补偿栈桥、船舶远程即时诊断及数据分析系统等,均已实现产业应用,并在相关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图5 环保型螺旋卸船机
图6 环保型锂电池轮胎吊
截至目前,振华重工现有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相关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9个,涵盖港机、海工、焊接等行业;成功申报“港口室外无轨导航重载AGV系统及应用”“坐底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计25项;承担完成了63项标准制定工作,包括4项国际标准、24项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翻译)、20项行业标准等,被授予“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称号;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质量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二、大力实施生产制造智能化和节能技术改造,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振华重工及各下属单位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多种多样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全面推进企业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积极推广使用绿色能源、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涉及绿色照明改造、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热回收项目、空气源热泵项目、码头和船舶岸电项目等共七大类、63项技改项目,总投资费用25262万元,年节能量为13312吨标煤,单位能耗成本明显下降,2021年公司万元产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了3.9%。
在推广使用绿色能源方面。振华重工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于2016年涉足光伏领域,不仅在下属各生产基地建设安装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约30兆瓦,还面向市场,陆续完成了上海、苏州、温州、南京等地6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效显著,荣获第四届世纪光伏大会“年度最具影响力分布式品牌”荣誉,还获得全球首张IECRE电站设计及质量认证证书。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生产2亿度清洁电力。此外,振华重工还创新研发了集装箱式移动光伏电站,打造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配售电示范项目、港口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继续提升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图7 上海电机学院光伏项目
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目前,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振华重工的能源消费结构比重逐年增加,已达到总能耗的92.8%,清洁能源的利用已达到较高水平。通过“变频电源取代柴油发电机组”“空压站余热回收替代柴油锅炉”等改造项目的实施,减少柴油发电机组和柴油锅炉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柴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费,从而减少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05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4吨。
在智能制造方面。振华重工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了台车装配线、平衡梁焊接生产线、箱梁智能生产线等一批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建立了吊耳重磅板、横隔板等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充分发挥了自动化高效、环保、无返修、低能耗等优点。在香港将军澳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中,采用横隔板绿色自动机器人焊接技术,突破了高强钢长期依赖传统手工焊接的“禁锢”,减少焊接烟尘排放95%,在国内外桥梁行业创新实现了高强钢结构的自动化绿色焊接。
图8 振华重工智能制造车间
三、全面推动制造业绿色变革,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振华重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努力推进企业绿色变革,在废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危废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
废气治理方面,振华重工新建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涂装车间,配置国内最先进的废气末端治理设施,2021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2019年整改前减少597吨;完成了64跨钢结构车间焊接烟尘治理,购置各类焊烟治理设备2000多台,烟尘浓度降低61%;全面更新升级了300余台国3非道路移动机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7吨,切实推动废气整治工作有效开展。
水污染治理方面,新建7个蓄水池和总长5.4千米的明渠,对拼装场地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化学需氧量由改造前160mg/L降至10mg/L;完成了66公里雨污水管网排查检测及270个管路损坏点位的修复,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在6个雨水排口安装截止阀,避免初期雨水流入长江。此外,为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山水造景的灌溉及养育,直观体现出口水质情况,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休憩场所。
图9 雨水处理设施
固废危废管理方面,新建3000平方米的甲乙类危废仓库,配备先进的消防设施和废气治理设施,危废储存容量超过700吨,集中规范储存危废。
未来,振华重工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发挥创新创造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作为,采取措施节能减排,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
联系人:许婉然、张国芳
电 话:010-62385286、18531029698、18813185660
邮 箱:18531029698@163.com
【预告】双碳政策影响与碳交易实务(下)讲座周二举行
7月19日(周二)20:00-21:30,由中国工业报社主办、温石专家库承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系列讲座(第四期)”将与广大企业线上相见。第四期讲座主题为“双碳政策影响与碳交易实务(下)”。
专精特新·推介报道
为进一步践行“一起益企”公益活动精神,凡参加“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系列讲座”、参加梯度培育品牌扶持计划活动的优质企业,将自动获得由中国工业报·中国工经新闻提供的公益推介报道资格。本活动为公益性质,杜绝有偿新闻。
企业有具体需求可扫码加微信号咨询:
此外,凡专精特新企业有新闻发布、新产品新技术等重大发布和品牌推广需求的,也可联系我们提供帮助,我们承诺可为广大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符合新闻规范的媒体报道、物美价廉的企业推广和品牌建设服务。
启事
“一起益企”企业梯级培育品牌扶持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把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九大重点工程之首来部署,明确“百十万千”培育目标——“十四五”时期将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政策精神,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建设,中国工业报社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经新闻于今年2月发起“专精特新”系列报道征稿活动。现将征稿活动升级为“一起益企”企业梯级培育品牌扶持计划!
服务对象:“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计划覆盖:新闻报道、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电商服务、人才招聘、法务权益、投诉求助、咨询服务与公共关系对接等
联系方式: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仅限工作时间)
原征稿启事事项继续有效,欢迎有新闻推介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继续投稿,稿件形式可以是图文稿件和视频稿件;也可以提供案例材料和线索,由报社派记者实地调研采访。
投稿请留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投稿邮箱:zggyxww@163.com
——【其他精彩内容】——
绿色工业系列
“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一:绿色低碳建筑首创者——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二:绿色地球修理工——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三:数智化助推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四:绿色低碳“国家砝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精特新”系列
|冬奥氢能系统服务商天海工业火速入选“小巨人”企业,大股东京城股份连日涨停
政策宣贯系列
|重磅:专精特新认定标准全国统一!《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本月启动第四批国家级“小巨人”培育认定 围绕产业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