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跻身能源战略要位 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6-08 16:05
分享到:
  国务院办公厅11月19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要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而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和关键推手,储能产业首次被列入重点创新领域写入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
  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瓶颈技术,面临着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诸多问题,目前仍处于示范为主的初期发展阶段。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虎判断,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弃风弃光率居高不下
  近两年,我国多地频发严重雾霾天气,“等风来”成为人们最殷切的企盼。这是一种戏谑,更是一种无奈。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宰的发展方式已经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负荷,发展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11月19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将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重点规划建设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发展海上风电;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到2020年,风电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
  但需特别留意的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非稳态特性,加之我国优质风、光自然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重心分布之间的错位矛盾,弃风、弃光等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我国风电、光伏行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华民指出,“2013年全国弃风率达11%(150亿度),平均弃光率为10%,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有统计显示,内蒙古风能产出量其实每年可以达到3000小时/年,但目前只有1800小时/年,而吉林应该达到2700~2800小时/年,现在只有1500多小时/年。
  储能的重要意义在此显现出来。张华民表示,“大规模储能技术可调控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不连续性,实现安全、稳定供电,是实现能源多样化的核心技术。”因此,储能首次被作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写入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
  “各种相关政策已经对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梁表示,“储能电池行业未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商业化需突破技术难关
  除了大型风光并网项目外,储能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微电网、通信基站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36兆瓦,增速平稳。
  2014年第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15兆瓦。在运行项目197个、规划和在建项目130,共计327个项目。在中国,截至2013年10月底,累计运行、在建及规划的项目总量近60个,装机规模超过75兆瓦。
  目前来看,我国储能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应用示范为主。储能技术面临着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问题。“如果储能本身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不了,商业推广就无从谈起,这是前提条件。”相关专家表示。
  此外,我国还没有出台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其中储能电站一次性资金投入基本都能算清楚,可是电站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和折旧成本仍没有清晰的界定标准,给储能技术应用的商业化运营带来巨大挑战。
  据了解,储能行业财政补贴有关政策、办法目前还比较少;示范项目缺乏持续跟踪和及时反馈,还没有明确的电价和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回收等行动方案;鼓励和吸引投融资方面的政策也显不足。专家建议,应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与电力市场化运营相配套的储能价格机制。
  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汪家红乐观地指出,目前,通讯基站储能领域已具备完全的商业化市场,伴随4G网络的快速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市场规模会达到20亿元;国内孤岛微网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商业化价值;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的增加,充换储放一体作为新能源汽车运营的补充,商业化程度日益成熟,各种相关利好政策已经对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吸引着比亚迪公司、珠海银通隆、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知名企业的参与和关注。
  随着储能各种能源技术路线的逐渐成熟、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电网对储能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高虎判断,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梯级利用成储能电池产业新机遇
  作为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时,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明显减少,失去使用价值,但对于储能系统来说仍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此外,从环保方面考虑,虽然锂电池环境污染性相对较小,但是其中的镍、钴、锰等金属元素以及各类锂盐、有机溶剂等物质仍然具有一定的易燃性、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直接丢弃造成的后果不容小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曾预测,我国动力锂电池未来报废量将快速增长,2015年动力锂电池累计报废量约为2万~4万吨,2020年将达到12万~17万吨。
  因此,汪家红在会上指出,动力锂电池的回收需要遵循“谁制造谁回收”责任体制,通过推行回收责任制建立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保证回收来源。
  目前,已有企业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日前新上的“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额17亿元,建设期限3年,实施后每年可回收动力电池30亿安时,回收金属25500吨以上,价值20400万元,循环利用旧电池容量约24亿Ah,可组建储能站实现能源充分利用7200兆瓦时。威能公司总经理熊俊威解释道,当汽车锂电池从100%容量衰减到70%容量时,公司可在通信基站、工业备用电源等领域以储能电池形式继续使用,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家庭备用电源;当锂电池衰减到40%以下,公司可以进行资源化处理,对锂电池电解液、正负两极、隔膜中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提取制备和可持续利用。
  专家表示,该项目作为国内数量不多的大规模专业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项目,对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相关报道
  山东威能攻破锂电低温充放电难题
  记者在日前举办的2014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了解到,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解决了电池低温充放电这个国际性难题,其生产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充电和放电性能依然可以保持常温时的性能。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梁表示,锂离子电池在我国储能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在发电系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量。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出口顺差达到6.7亿美元,同比增长40%。
  据了解,磷酸铁锂电池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但目前存在低温时难以放电和充电的问题,低温性能差是国际性难题。
  为了有效提高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和青岛大学主要从四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一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纳米化;二是负极采用复合石墨,如鳞状石墨、块状石墨、碳纤维和MCMB等一些碳材料进行复合使用;三是电解液选用低熔点的溶剂和增加提高低温电导率的添加剂;四是电池结构优化。他们采用创新的设计和工艺,优化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同时以安全、稳定、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及经过配方调整的电解液等材料与之匹配,对电池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使磷酸铁锂材料充分发挥其材料性能。
  根据专家鉴定,威能低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55摄氏度高温环境下,放电容量不小于额定容量的95%,在零下4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放电容量不小于额定容量的80%。其安全性能优于行业标准规定。可广泛用于对电池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矿灯、电动车以及军用和航天等领域。
  山东威能锂离子动力电池3亿Ah项目于9月投产。新建厂房32000平方米、实验室6800平方米,新增设备1400台/套、实验检测设备200多台/套,并建设模块及电池包自动生产线4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据悉,威能锂离子电跻身能源战略要位  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池不仅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方面,而且已经与上汽申沃、南京金龙、中通、欧辉、沂星、吉利、众泰等国内多家企业达成合作,部分已完成装配生产,并已批量出口捷克、德国、美国、比利时、法国、新加坡等欧美、东南亚市场。(高晨 )

  ▲图为4兆瓦/2兆瓦时调峰调频储能系统。
  (资料图片)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