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港 | 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奋力谱写港北区绿色发展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2-06-21 11:33
分享到:
  今年以来,广西工业振兴特派员驻贵港市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参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育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产业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飞跃,打响了“好电车,贵港造”品牌。把绿色作为港北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抢抓机遇,奋力谱写港北区绿色发展新篇章。截至目前,港北区累计签约引进电动车企业近100家,竣工投产50多家,爱玛、绿源、台铃、立马、五星钻豹等6家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均已入驻投产,形成了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50万辆三轮电动车、500万套零部件的产能,本地配套率达80%,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2021年,实现整车产量260万台,配套1500万台(套、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税收约1.5亿元。   
  奋力抢抓机遇,推动产业集聚。紧扣自治区赋予贵港建设“广西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重点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2015年引进了第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柳钢大菱。同时,聚焦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实施招商引资“主官工程”,主动对接上下游关联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配套或延伸项目,着力补齐产业链条。得益于这几年提前布局,港北区成为西南、华南地区产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零部件配套率、智能化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目前,基地零部件配套占全国市场份额约20%,培育有各类电动车发明专利186件。
  
  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坚持“立足华南、西南,面向东盟,走向国际”的发展定位,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全国各省市电动车协会密切合作,创新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全面提升电动车基地影响力,连续5年组织500多家(次)新能源电动车企业参加自治区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及零配件博览会。2021年,成功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常设性活动,并圆满举办了首届论坛,行业影响极大。同时,注重培育本土龙头企业,组建了福帅电动车公司,打造了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元帅出行”,目前已投入运营,计划5年内在广西投放50万辆以上。此外,依托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推动产城融合,打造了电动车创新小镇,目前已通过自治区验收。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落地。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工作制度,推行“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区长服务企业接待日”等活动,成立帮办中心,组建工作专班,选派工业特派员,为电动车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爱玛电动车从签约到试产仅用10个月,创造了爱玛新工厂建设投产的最快纪录。绿源贵港智能工厂仅用259天就建成投产,速度之快、智造水平之高,行业首屈一指。同时,与广西质检院合作建设的广西新能源电动车质检中心是全国19个电动自行车3C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实验室之一,检测水平达到广西领先、全国先进。此外,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于2021年6月入驻基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询服务。
  
  加大政策支持,加速企业发展。注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成功争取自治区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列入《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2021年重点领域投资指南》,配合贵港市制定出台《贵港市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支持汽车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当前,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成为贵港市“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千亿级产业之一,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万亩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力争在“十四五”末及未来实现电动车产业“311”目标,即每年生产3000万辆(套)电动车(配件),实现1000亿元产值、100亿元税收。乘着未来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围绕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把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工业品输出东盟的大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元新能源电动车制造基地。(文章来源:贵港市-广西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队驻贵港市工作队 作者:贵港市工业振兴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吴坤坤)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