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林 | “智能制造”为工业发展插上翅膀 桂林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22-06-20 15:32
分享到: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新上线的成品仓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系统,为企业插上了智能化发展的翅膀。 本报记者 李家健 通讯员 王亚东/摄
  6月6日,在位于桂林市七星区的广西鸣新底盘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对汽车控制臂冲压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进行安装和生产前调试。整条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智能冲压设备、机器人及自动化装置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冲压模具并批量生产,可以达到年产100万件控制臂冲压件的生产能力。
  “该条生产线是我们迈向‘智能智造’的关键一步。”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研发和制造汽车底盘类零部件的企业,随着智能化生产线的扩大,产品将逐步由微车市场向轿车市场转换,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支持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以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产业转型,提升传统制造产业管理水平,已成为桂林市推进工业振兴的重要路径。目前,已有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桂林星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获得自治区智能工厂认定,排名全区第三。
  该市不断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建设,扎实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在思想意识、网络基础、龙头示范、政策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加快了桂林工业转型升级。目前该市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企业、中小企业正积极实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项目。
  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运用工业互联网、图像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构建。企业通过与西门子、地方高校合作,完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缺陷检测系统、基于图像识别的数据采集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制造落地项目。目前,该公司设备联网率超过50%,核心工序设备联网率达95%,实现了在线实时监控、设备异常报警、工业大数据分析、桌面云等多项智能制造应用,使得传统管理流程优化升级,为该公司获得高端市场的订单提供了有力保障。去年,包括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内的等三家企业获得自治区数字化车间认定。
  “智能制造”还有效为企业降低成本。在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其构建的三金商务智能系统平台,从采购端、生产端、流通端和运营端,可全面进行提质、降本、增效,持续推进三金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升级。今年一季度,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0.32%;净利润达1.2亿元,同比增长22.92%。
  此外,该市扶持重点项目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重点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推进桂林福达曲轴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6万根曲轴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建设项目;跟踪国际线缆开展大型环保特种线缆生产线技术改造二期项目建设;推进桂林福达阿尔芬大型曲轴有限公司年产5000根大型曲轴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推进,将成为桂林智能制造城建设的重要抓手。”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晓阳说。
  据介绍,目前桂林市正在推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广西华云大数据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智能制造”向园区化发展。在桂林华为合作区内建立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慧示范园区,通过试点应用推广,逐步覆盖经开区全域。目前,该市已完成5G部分基站建设、云计算中心已完成一期建设、鲲鹏云已完成优化升级。
  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该市拟定《桂林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桂林市认定“企业上云”示范企业暂行办法》等,提出“被评为年度全市‘企业上云’示范工业企业且年产值增幅15%(含)以上的,一次性给予奖励20万元”,给予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转型以支持。(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记者 李家健  通讯员 蒋海清 王亚东)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