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江宁“老字号”品牌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2-05-17 10:27
分享到: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江宁更是“老字号”的聚集地。老字号在满足消费需求、丰富人民生活、展示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天的江宁“老字号”正致力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致力于非遗技艺的活态转化,致力于文化产业在国际空间的拓展转化,老字号文化的兼容并包,生态、生活、生产与文脉、文化、文明的融合发展,推动“老字号特色文化资源”快速转化成“美丽古都通用文化语言”,江宁也会紧密融入南京老字号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中互鉴共长。

  江宁区老字号企业资源优质,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品牌的传承和发展不但对于当地的内贸市场建设关系重大,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也颇具示范意义。

  江宁老字号发展现状
  自2006年商务部开展“中华老字号”认定工作以来,江宁区共有2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2015年,江苏省确定首批“江苏老字号”企业,共84家。至此,江宁区经省政府部门认定的“老字号”企业总数达到3家,市级“老字号”7家,培养期、待申报市级以上“老字号”近百家。
  经营业绩初具规模,发展趋势有升有降。2021年,全区老字号企业总营业额达到54.38亿元。其中,零售、餐饮等服务业类30.51亿亿元;轻工业类21.87亿元。南京禄口皮草城,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投资,南京中铁二局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项目依托禄口皮草六百多年深厚的历史沉淀,以禄口皮草产业为核心,集皮草设计、研发、生产、出口为一体,融合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交通,打造中国首家皮草主题休闲购物旅游小镇。
  小镇总占地312.69亩,经营面积近14万平方米,涵盖皮草生产加工销售区、品牌销售区、皮草文化交流中心、皮草文化广场等。目前,小镇入驻皮草企业近200家,皮草从业者超万人。2016年,皮草制作技艺成功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通过江苏省工业经济示范区的验收。
  区域分布基本稳定,本土和新迁进的老字号各占半壁江山。从历史上看,江宁地区老字号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江宁本土以湖熟鸭业、禄口皮草、商务商贸集团食品业等老字号占50%,因南京城区撤迁,新迁进江宁开发区的卫岗牛奶、桂花鸭,汤山腊梅等“老字号”占50%。
  市场认可度普遍较高,品牌影响持续增强。2020年调查显示,“老字号”企业的认可度平均达到92%,品牌影响力高于非老字号品牌50%以上。老字号企业的品牌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加之传承人的精心培育,其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巩固和提升。金陵金箔2021年实现销售3.04亿元,利润1550万元,品牌市场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老字号所面临的瓶颈
  时至今日,不少“老字号”仍然满足于保持“传统特色”、严守“祖传秘方”,经营管理理念比较封闭保守,这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营理念创新不足,管理模式改革滞后。销售渠道普遍较为单一,即使有部分企业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其规范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门店的选址分布也不尽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禄口皮草城受疫情影响,销售额严重下滑,经营面临严重困难,2021年经营更惨淡,入不敷出,希望区政府加大对皮草城的政策补贴及帮扶止损。
  从历史上看,该区本土老字号企业集中鸭业、餐饮、轻工业,升级潜力较大;业务管理重形式轻实质,做不到真正的标准化,在内部财务核算体系、外部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与先进企业更是存在明显差距;人员的管理上仍旧沿用传统的“师傅传徒弟”模式,加之年轻人不太愿意从事手工工艺,员工老龄化严重,缺乏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宣传推广重视不足,品牌传播力度缺乏。过多依赖于老顾客的口碑传播,而忽视广告、营销活动、公益事业等形式的主动宣传,以至于知名度和美誉度难以大幅提高。品牌定位不准确,对“古老文化”的宣传有余,对现代文化的融入不足,不利于获得新生代消费者的认同。多元化经营不足,品牌延伸范围过小,无法发挥品牌系列的综合效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品牌保护缺乏手段,权利维护难度较大。一方面,近年来老字号品牌被仿冒的情况多、范围广、频度高,相关品牌企业作为“防守方”,精力和资源有限,常有防不胜防、管不胜管之感;而另一方面,由于老字号保护的立法滞后于商标的立法,企业在维权的过程中又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这客观上也加大了维权工作的难度。

  如何更好地促进“老字号”焕发青春活力
  建议加强地方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加强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建立促进老字号发展的专家咨询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老字号研究、保护和促进工作。成立老字号行业协会,据以挖掘整理老字号品牌资源,开展相应的业务辅导和信息交流。鼓励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为老字号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帮助筹建老字号商业特色街、老字号博物馆,老字号工坊,举办各类老字号展会、发展论坛,以政府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扶持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争取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建立老字号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相关企业开展传统工艺保护、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帮助其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优化物流配送流程,实现转型发展。
  建立保护体系,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人大立法和制定政府规章,为老字号企业保护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老字号经营网点保护,在制定城乡规划、开展旧城拆迁改造时充分考虑对老字号原址原貌的保护。加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在境内外的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工作;加强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品牌、经营理念和独特技艺优先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完善老字号企业人才的社会化、多元化培养体系。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为老字号企业的技艺传承梯队的建设、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专项支持。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常态管理。加强对老字号企业的收录和登记管理,实施老字号企业常态化认定和统计上报制度。推动老字号企业标准化工程,尤其是加强传统技艺和工艺的标准化,确保老字号企业优良传统的持续传承。(作者:许宏亮,系江宁区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