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影灯下“忙不停”!深圳二院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拆除生命禁区

发表时间:2023-03-09 11:50
分享到:

  3月14日,受疫情影响,深圳市全市公交地铁停运,整个城市仿佛驶入低速轨道,也有人称深圳首次开启慢生活。但在医院里,无影灯下的身影却从不曾慢下来……

  动脉瘤出血紧急入院

  3月14日上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总手机突然响起,“姚晨医生,急诊来了一个头晕呕吐的病人,怀疑是脑出血,您快来看下!”“好,马上。”接到电话的神经外科姚晨医生赶忙前往急诊查看病人,简单询问家属后了解到,患者凌晨3点如厕后突发眩晕,血压180/100 mmHg,第二天早上情况也没有缓解,9点左右进食后呕吐,立即来到医院急诊就诊。

  随后,姚医生安排患者做头部CTA以及头部CT平扫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判断病人基底动脉尖可见一动脉瘤,双侧颈内动脉凹凸不平,很有可能是动脉瘤的压迫或出血导致的。于是姚晨医生立即安排患者到神经外科血管病区住院治疗。  

  动脉瘤多发+出血,病情复杂+紧急

  入院后,神经外科血管病区宫崧峰主任医师查看病人情况,初步判断该患者为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据相关数据统计,动脉瘤初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30%,因此患者病情极为危重。宫崧峰主任医师和李祉岑博士立即决定为该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可以清晰的看到大脑血管情况以及动脉瘤的分布,术中发现患者头颈部动脉瘤多发,右侧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后交通动脉段、基底动脉部位都发现有大小不一的动脉瘤。


  患者术前头部CT,显示有动脉瘤出血情况


  患者头部CTA显示多处动脉瘤


  患者头部DSA显示多处动脉瘤

  患者病情复杂,多根血管病变,经与神经外科血管病区伍建明主任讨论,考虑患者头部CT出血位置主要集中在环池,因此推断破裂动脉瘤为基底动脉尖处动脉瘤破裂出血。基底动脉尖位于脑干前方,是控制人体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的调控中枢,位置极为危险,手术难度极大。手术需要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中再行弹簧圈栓塞,相当于用极细的金属微导丝,把导管引到动脉瘤腔内,在瘤腔内部填塞弹簧圈儿,用弹簧圈儿堵住动脉瘤的破口,再把导管撤出。

  一旦术中导管发生轻微的移动,都随时可能再次引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那么对于患者的预后也是沉重的打击。同时该患者病变血管多,判断哪根动脉瘤出血也就是“责任动脉瘤”存在很大的难度。虽然对于急性出血的动脉瘤患者,不置入支架预后更佳,但也极大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

  详细制定手术计划,确保顺利摘除“定时炸弹”

  在制定好详细的手术方案后,14日15:40分,宫崧峰主任医师与李祉岑博士为病人急诊安排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先行右侧椎动脉行3D造影,见基底动脉尖起始部见一囊状动脉瘤影,大小约5mm*6mm,宽基底,导丝导引6F Navien中间导管至椎动脉V4段,路途下双微管进行栓塞动脉瘤,微导丝导引支架导管至左侧大脑后动脉,弹簧圈微导管塑形后,导丝导引至动脉瘤腔,造影见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撤出微导管。


  术后的正侧位,显示动脉瘤已栓塞,载瘤动脉通畅

  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四肢肌张力正常。过不久就可以出院,恢复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与医护人员开心合影

  自3月14日疫情封控以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已完成手术35台,在神经外科主任黄国栋教授的领导下,全科医护尽全力保持在岗状态,依然井然有序的完成科室内的平诊收治以及急诊的保障运营,血管病区,完成多台急诊脑血管病抢救工作,为市民提供国家重点专科的诊疗服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区健康宣教科)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