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胡卫:挺起职业教育脊梁 为中国制造培养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支撑中国制造、创造中国品牌,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如何让职业教育扬眉吐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说,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
胡卫结合自身工作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日本出差,商店里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中国制造”。今天到任何国家,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他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技术上狭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学文化、也要学技术,让我们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
胡卫表示,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体制障碍。一是横向要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二是纵向要畅通,要打通断头路,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
“职业教育将会成为终身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我们要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让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能够备受尊崇,让三百六十行能够人才辈出、星光璀璨!”胡卫表示。
孙德宏:新闻人要更多关注普通劳动者
会上有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孙德宏,当年采写的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对于新闻同行如何践行他们的职责与担当有什么建议?
孙德宏表示:“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报道者,新闻人有责任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从而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贡献。”
孙德宏是一位资深新闻人,曾经六获中国新闻奖,采写的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孙德宏表示,如果说20多年前采写的《寻找时传祥》今天还可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确认并弘扬了任何一个伟大时代的人们都应该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一个像时传祥那样诚实、敬业、奋斗的人是光荣的。
“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普通劳动者做了大量的报道,如郭明义、王顺友、张桂梅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创造和劳动,尤其是他们对各自职业的自豪与热爱,打动了很多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贡献者和推动者,以各自的朴实、正直、诚恳、敬业、奋斗,塑造着新时代的优秀品质。”孙德宏表示。
孙德宏勉励新闻人更多关注普通劳动者,“在我们的新时代里,每一个人的劳动和创造都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因为他们本身就可以成为新闻热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