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从国内消费来看,持续稳定恢复;从外贸来看,无论从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创了新高,成为2021年经济发展一大亮点。3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2021年,我国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对外投资保持稳定,多双边经贸合作实现新的突破。我国外贸规模以人民币计,增长21.4%,达到39.1万亿元。以美元计,我国外贸规模连续跨了5万亿、6万亿两个台阶,达到6.05万亿美元,增速30%,达到2010年以来新高。
王文涛表示,2021年,我国外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在2021年高基础上,2022年压力非常巨大,我国外贸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不过,从2022年前两个月来看,我国外贸基本上实现了稳字当头“开门稳”。
我国外贸高基数上再增长压力很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收缩来看,全球疫情还在起伏反复,复苏势头不稳,外需市场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比如一些国际组织包括IMF、世界银行,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世贸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减弱。王文涛分析,从供给冲击来看,原材料、大宗商品供给仍然没有恢复正常,换句话说就是供应链“瓶颈”还没有得到缓解,短期内预计难以得到缓解。从预期转弱来看,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原材料价格、运价成本还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一些中小外贸企业,有的盈利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影响了接单的信心。
王文涛表示,2021年,商务部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的定位:一是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商务工作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三是在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前三季度,以美元计,我国外贸国际市场份额创了新高,达到了15%,这个份额是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最高份额,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王文涛分析,2021年,我国外贸高增长有很多阶段性因素,包括订单回流、防疫物资出口、“宅经济”等阶段性因素消退给2022年稳外贸增加了压力。2021年,我国外贸以美元计增长了30%,在高基数上再增长压力很大。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政策适当靠前发力,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外贸创新提质等四个专项行动,多措并举稳外贸。
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王文涛表示,我国完成2022年外贸目标任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稳外贸政策的落实和储备。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共同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全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保订单、稳预期、拓市场,同时将密切跟踪外需以及外贸形势,加强监测和预警,做好政策储备。
二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畅通。受全球疫情、地区冲突等影响,人员往来和港口仍然不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断的问题还很突出,甚至还有一些新问题。商务部将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培育新一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深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物流、结算畅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
三是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月份国务院批准了新设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3月1日新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已正式实施,清单商品进一步增加,类别更加丰富。同时,要加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建设完善海外仓网络,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离岸贸易中心城市(地区),发展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贸易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而且,将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绿色贸易。(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