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介绍,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印发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有3方面特点:第一,突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性。第二,突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的系统性。第三,突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的有效性。
张国华认为,《“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出台实施,将推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合力,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领域创新、激发流通企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国民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流通一头联着生产,一头联着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现代流通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对畅通经济循环具有开创性意义。张国华表示,出台《“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简单说有两方面考虑:一是问题导向,现代流通体系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二是发展导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要。
张国华介绍,目前,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农产品流通有待升级,外贸发展新动能还需加快培育;三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互联互通不够、分布不均衡,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等还有薄弱环节;四是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的战略任务。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强化现代流通体系支撑作用。通过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够提升资源要素流转效率,更大范围、更具规模、更有组织的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先行引领。通过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能够促进供给高效适配需求,同时提升需求反作用于供给能力,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张国华表示,“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具体看,将从流通环境营造、流通空间优化、市场主体培育、现代化水平提升等四个方向上发力。一是发展有序高效的现代流通市场,营造良好流通环境。二是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优化流通发展空间布局。三是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快创新绿色发展,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重点实现数字化、组织化、绿色化、国际化。(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