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甘肃省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作报告时指出,2022年,甘肃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在工作中聚力抓好四个关键:一是“稳”字当头,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进”字加力,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三是“保”字托底,更加注重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四是“干”字提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把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放到政府工作首位
2022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的成绩,擘画了全省工业发展的“新图景”。任振鹤介绍,2022年,甘肃省政府工作将重点抓好8个方面:一是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二是坚持扩投资促消费,更强力度释放内需潜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是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优路径促进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促进区域竞相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力发展县域经济。四是深化美丽甘肃建设,更严要求筑牢生态屏障。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厚植生态底色,有序推进减排降碳。五是围绕激活发展动力,更宽视野深化改革开放。系统集成推进改革,强化通道枢纽功能,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六是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高效化开展招商引资。七是紧扣共同富裕要求,更深感情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兜牢织密社会保障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推进健康甘肃建设,提升文化体育软实力,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八是坚持底线思维,更实举措统筹发展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精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厚植“富”的暖色增强特色发展动能
尹弘与定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引进一批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任振鹤与陇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2021年甘肃省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期,但实际发展成效好于预期。要赓续“红”的本色,放大红色文化效应。把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继续发扬好、运用好,传承革命精神、擦亮红色品牌、盘活红色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动力源泉。要扮靓“绿”的秀色,做好“两山”转化文章。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擦亮绿色底板、彰显绿色之美、突出绿色发展、深挖绿色价值,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要厚植“富”的暖色,增强特色发展动能。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打造“特”的品牌、扩大“量”的规模、做好“融”的文章,着力将“展品”转化为“产品”,将“特产”打造成“名片”。
任振鹤与庆阳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打好老区牌,绽放红色魅力。要打好资源牌,壮大经济实力。要打好特色牌,焕发产业活力。要打好生态牌,坚守绿色定力。要打好交通牌,增强发展引力。
甘肃“强工业”需依靠科技创新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甘肃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干强动能、植绿色的事,多干补短板、惠民生的事,一心一意推动高质量发展。甘肃省人大代表、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参加天水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2022年工作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关键是要做好五保三促的工作,把各项决策部署项目化、具体化。要坚持稳中求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市场主体。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解决好应届毕业生就业,保充分就业。要把已有项目实施好、建设好、早见成效,保项目落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排除各领域安全隐患,保安全生产。要关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住民生底线,保社会稳定。要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转型升级。要统筹城市和乡村,改造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发展结构优化。要把增加就业和税收作为检验发展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财政和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甘肃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立勋分析,甘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要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破题应该在“强工业”方面,“强省会”“强县域”需通过工业牵头,“强工业”需依靠科技创新,建议继续延链、补链,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做好产业集聚,进一步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满足未来个性化定制需求。(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