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普及应用,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需求大幅提升。
金贤东认为,我国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国家算力网络顶层设计,尽快转变以网为中心发展模式,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为此,我国布局了8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可再生资源丰富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金贤东表示,通过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统筹规划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引导大规模数据中心适度集聚,形成数据中心集群。在集群内部,调整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水、电、能耗指标等方面配套保障。在集群和集群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支撑大规模算力调度,构建形成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节点启动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同时正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论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4个节点建设方案。
金贤东分析,关于两批8个节点布局建设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这4个节点要打造面向全国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个节点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定位于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