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马艳
今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7月1日正式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政府审定印发实施的专项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加快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一系列顶层谋划,让广西中医药发展环境、服务供给等方面显著提升。
在这样的政策利好环境之下,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又如何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12月13日召开的广西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玉军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助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中医药合作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论坛、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等方式,建立信息分享机制,加强对话交流,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
在药用植物保护利用方面,与老挝、菲律宾等36个国家相关机构签订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药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开展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老挝7个省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联合编写《老挝草药典》《老挝药用植物名录》《老挝药用植物图谱》,共建老挝药用植物园,协助东盟国家开展传统草药的整理与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共同推进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依托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及国际合作基地平台,通过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师承教育、建设分中心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药人员培训。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围绕广西与东盟常见高发的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地中海贫血、老年病等共性疾病,联合攻关,共同分享传统医药研究成果。
在中医药诊疗服务交流方面,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柬埔寨、老挝有关医院设置中医科,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远程诊疗试点平台,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西选派中医专家参加中国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和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帮助柬、科两国抗击疫情,为国际抗疫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广西力量”。
打造“桂十味”品牌名片
为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与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道地药材广西品牌,2019年6月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桂十味”道地药材遴选工作。
两年来,在打造“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牌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玉军介绍,遴选“桂十味”历时一年半。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部门审定、网络公示,2021年1月底,自治区8部门联合发文公布10味“品质佳、疗效好、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的广西道地药材品种。
张玉军表示,“为促进广西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我们以开展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三个一批’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同时开展定制药园、药膳食疗、康养人才培养等项目建设,提升示范基地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推进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等项目建设中,优先支持涉及‘桂十味’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基地和企业。”
在推进“桂十味”良种繁育、种植基地、饮片生产、市场流通等工作中,引导经营主体建立中药材信息追溯体系,保证中药材及饮片产品质量,推动“桂十味”道地药材可持续、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确保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
此外,制作“桂十味”宣传片、宣传画册,出版广西道地药材著作《桂十味》,有效提升“桂十味”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聚焦‘桂十味’深度开发,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培养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促进‘桂十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玉军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