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升级、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编制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已经向社会正式公布,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张江波表示,为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一是在宏观层面,完善网络架构,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 二是在行业层面,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运作水平。三是在运行层面,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
张江波强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疫苗等医药产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十分重要。张江波认为,总体看,《“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突出“两个导向”。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围绕建设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建设串接主产区、主销区的“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构建“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在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按照“减损、提质、增效、降本”政策导向,提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第二,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注重总分结合。从设施、通道、服务、监管、保障等方面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总体部署,逐一细化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强化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二是注重条块结合。纵向围绕产、运、销冷链物流3个主要环节,横向围绕优化全品类服务、推进全流程创新、强化全方位支撑、加强全链条监管4个主要方面,加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第三,强调“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全面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新型技术装备和组织模式在冷链物流主要环节推广应用,从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双向通道,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等方面,对提高冷链物流创新发展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强化可操作性。有针对性地列出12个专栏,系统提出21项工程,着力解决相关具体问题。提出“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工程”,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作出安排,并提出“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工程”,到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