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快绿色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南京“气质”让“南京蓝”成为城市靓丽底色

发表时间:2021-11-10 16:3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蕾  通讯员  王莎

  11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南京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重点阐述《规划》的主要目标和特色及“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重要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南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目标超额完成,为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钱锋在发布会上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南京生态环境取得的成效,并向媒体解读了《规划》未来五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


  此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调结构,降能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坚持多措并举,落实长江大保护。坚持聚焦问题根源、加强协同联动、注重整体推进,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三是坚持协同控制,改善大气环境。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快补齐臭氧治理短板,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四是坚持三水统筹,打造幸福河湖。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造幸福河湖;五是坚持系统防控,保护土壤和农村环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核心,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六是坚持全过程监管,建设“无废城市”。全面推进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建设“无废城市”;七是坚持保护修复并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八是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涉疫废弃物等应急处置能力与风险防范体系,确保环境安全;九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是加强社会治理,打造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从健全规划体系、加强组织实施、保障资金投入、凝聚社会力量等5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在围绕大气目标任务,如何提升全市“气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宁辉作了这样的解读,其一,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发展,推动钢铁、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有序实施燃煤机组置换;淘汰环境绩效水平较低产能;同时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持续压减钢铁、石化、水泥等非电行业用煤,推动钢铁企业从长流程向短流程转型。其次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提升清洁能源比重,加快天然气储、调、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分布式能源,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全面完成钢铁等重点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在工业涂装等行业开展清洁原料源头替代;重点整治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建设无异味化工园区;有序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国Ⅲ及以下标准汽车等一系列措施。

  “我们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勇说,如:落实企业治污责任,推动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从源头防治污染;落实排污许可制,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深化环保技术帮扶,完善进企业送政策、“企业环保接待日”等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度;用好环境信用手段,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等。

  钱锋表示,“十四五”是迈向“美丽中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南京将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省会担当,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美丽中国的南京画卷。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