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昱国 安再祥
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紧跟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1202亿元,同比增长约11%,增速排名居全国第9位,连续3年增速保持10%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跨越新台阶
近五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居于各行业前列;营业收入总量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稳健增长,全省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约30%。智能语音、类脑智能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科大国创等优势企业量质提升。2020年安徽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202.2亿元。2021年1-8月,全省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4.2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利润总额40.6亿元,同比增长24.7%。中国声谷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产业基地,2020年首次实现“千家企业、千亿产值”目标,目前入园企业数已达1385家。
5G新基建加速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下率先设立5G专项协调组,印发了《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建成5G基站47848个,数量跃居全国中上水平,基本实现地级市主城区连续覆盖;建设5G典型应用场景285个,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家电、智能网联汽车、电力、工业互联网等近二十个行业,实现5G技术在重点行业全覆盖应用。建立“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项目库,入库项目53个,总投资7.5亿元。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日臻完善
安徽省2018年初即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随后印发的《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也将工业互联网作为首要支持方向。目前全省已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2家,其中进入国家试点示范20家。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9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科大讯飞“顺风耳”图聆平台、劲旅环境智慧环卫管理平台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近期,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开展网络体系、基础支撑、平台、数字化转型、融合创新、融通应用、技术、安全、生态等九大行动,高标准打造工业互联网高地,全面赋能制造强省。目前各项重点工作均已启动,如与沪苏浙、青岛建立工业互联网共建共用机制;推动科大讯飞(讯飞图聆)双跨平台建设,联合科大讯飞搭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服务云平台”;组建海螺集团工业互联网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建设、打造灯塔工厂;推动奇瑞联合海尔卡奥斯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奇瑞汽车集团企业外网络化改造集成应用项目”建设;加速推动马鞍山博望区、广德市等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建设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青松食品、合肥美的洗衣机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召开工业互联网产业安全服务商资源对接会、全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推进会,完成了康佳电子等17家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试点企业安全自评估,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初见成效。
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
围绕“上云用数赋智”,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2018年省经信厅发布了32家“皖企登云”推荐云平台服务商名单,今年省经信厅又进一步更新完善了“皖企登云”服务资源库,并依托安徽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超过1.6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数据,安徽省2021年工业云平台应用率57%,排名全国第5位。累计超过1700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评定,数量居全国第4位。28家企业成为全国上云用数典型。如:三只松鼠的食品全产业链协同制造云平台帮助平台上700多家制造单元质量提升33.3%,生产成本降低20%,新增效益超过1个亿,创业八年年销售收入即过百亿;司尔特的“五库联动”大数据融合创新驱动肥料定制生产和精准农业服务解决方案,通过精准匹配田间地头的土壤、种植数据,测土配肥生产、施肥指导科学种田数据,形成了数据驱动下的协同管理服务新模式,2020年疫情期间营收逆势增长近60%。
下一步,安徽省将以“数字江淮”建设为统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资源,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着力突破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全面赋能制造强省,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新的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