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邹洁
10月15日,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召开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宣贯大会(以下简称宣贯大会)。“这不仅是一场‘十四五’规划的宣传解读会,更是一场‘十四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会。希望5年后,今天聆听大会的各协会、商会与企业,能为自己为促进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所作的工作,贡献的智慧和力量,还有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与鼓掌。” 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崔建新在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道出了举办大会的目的。
宣贯大会上,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彭雪海、经济运行处处长杨靖国,向与会的来自北京市各协会、商会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代表,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现状,全面清晰地展示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图景,并解读了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十四五”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仍处大有作为战略期
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杨靖国
杨靖国在介绍宏观经济形势和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下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既具备一系列有利条件,也面临着挑战。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再看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定位,加强系统谋划,创新工作举措,推动高精尖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截至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涉及的规模以上法人单位超万家,以不足百分之一的市场主体数量贡献了占比近三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推动高精尖产业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产业发展量质齐升,梯次格局加速构建,产业韧性不断增强。下一步北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可以说“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仍将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期。
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彭雪海
彭雪海在介绍解读<<规划>>时指出,<<规划>>始终围绕创新、智能、绿色、产业链、高质量、京津冀这些关键词展开。
其中,提出做强“北京制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北京的汽车产业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达到80%;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智能装备部分达到3000亿元;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
重点任务包括要实施八大工程,其中,产业筑基工程提出,到2025年力争在50个关键短板领域实现突破,10个核心技术产品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需要;企业登峰工程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增5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企业,10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领军企业,50家单项冠军企业和300家“专家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能够进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提出,力争到2025年在10个产业链有效开展补链强链示范,探索形成以“链主”企业为头雁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紧密跟随的“产业雁阵”;“新智造100工程”提出 “十百千万”升级计划,即培育万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100个“智能工厂”,支持10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的标杆性“智慧工厂”。
彭雪海特别强调,北京要实现《规划》目标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面对很大挑战,需要政府、协会与企业协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优质增量的注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存量企业进行引领。“十四五”期间,存量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朝着智能化、绿色发展,将是我们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点。政府部门也将在产业资金使用上,加大对存量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存量企业改造完成后,一样可以纳入到我们高精尖产业的行列,一样可以为北京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那些符合北京产业体系方向,节能减排达标的企业依然可以在北京稳定的经营发展。
此外,彭雪海还指出,当前北京还存在着高新产业发展动能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尚未完全转化成为高精尖产业的竞争力。他希望行业协会可以在助推创新成果的转化上发挥作用,可以从供和需的两端入手做一些工作,发挥一个资源对接的作用。
明确方向增强信心肩负责任抓好《规划》落实
“参加今天的宣贯大会可以说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北京电子电器协会会长武建宝会下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表示,行业内的一些老牌企业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协会也将引导行业企业智能化发展纳入了工作重点。
此外,协会还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开展工作,如挖掘一些河北、天津企业的需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与位于北京中关村、经开区的有科研成果或技术产品的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参加宣贯会的一家传统车企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北京“十四五”期间要做强智能网联汽车,这既让企业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感受到了来自国外车企与国内后起之秀的竞争压力。企业下一步将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崔建新总结发言。
崔建新在宣贯大会最后进行总结发言时说,此次宣贯大会开得有意义,也很及时。《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市要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更精准推进低效企业关停退出,更多手段推进存量企业绿色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北京实体经济根基将更加稳固,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医药健康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化配套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发展更加显著,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迈向更高层次。这让企业深受鼓舞,增强了信心,明确了奋斗方向和所肩负的任务。崔建新还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行业协会与商会的会长、秘书长根据所处领域的行业特点、专业特性,探索如何与《规划》对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筑牢桥梁纽带,当好参谋助手。企业与科研院所则应以此次宣贯大会为契机,把生产经营活动和科技研发纳入《规划》推进的轨道。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现商机,捕捉商机。“其实,用心的企业都会发现,《规划》中的每项指标、每一条款都蕴含着商机。”
二是《规划》内容很丰富,指标很具体,任务很明确,下一步就是要具体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要靠许许多多企业主体、科研机构和金融团队去推进,要靠今天在座的各位去执行。希望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搭建服务的平台,自觉责任担当,为《规划》的目标实现,谋思路、指路径、转方式、搭平台,深化开放合作,激发协会、商会新活力。并以此之机,探索创新出一条新时期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之路。
三是希望我们的企业主体、科研机构和融资团队共同联手,精诚合作,三方协力共赢,共同推动实现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转化的创新闭环尚未完全打通,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高精尖产业综合实力与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看到差距就看到了责任,有了责任就有了动力。按照《规划》总体要求,要遵循市场化原则,认真履行市场主体社会责任,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帮扶下,希望我们的企业团队、科研院所和融资机构为实现北京高精尖产业2025年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