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信重工“十四五”规划发布,剑指全球竞争力装备制造企业

发表时间:2022-01-11 12:0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陈述明  通讯员  张娜娜

  10月15日,在建厂6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中信重工面向参会的108家战略合作伙伴、大客户、金融及媒体界代表,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坚守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定位,以践行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使命,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持续强化国之重器地位,持续强化硬科技实力,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努力实现党建和经济两个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中信重工“十四五”规划的体系框架为:“1+4+5” 1,即一个总规划(纲要)4,即矿山及重型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材料四大产业板块发展规划 5,即党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信息化智能化、投融资五个专项规划。

  中信重工“十四五”规划构建的战略体系包括——使 命:践行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愿 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战略定位:坚守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定位,致力发展重大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技术三大领域战略任务:不断强化国之重器的地位;不断强化“硬科技”实力;持续深化对外合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商业模式:核心制造+综合服务发展模式: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轻资产轻结构发展模式,坚持“内涵式增长+外延式发展”双轮驱动产业生态:“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生产”“制造业+服务业”并存格局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板块化经营。

   中信重工“十四五”规划要达到的经济指标是:“十四五”末,依托公司自身现有产业和资源内涵式增长,规划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以“整合、协同、拓展”为抓手,发挥中信集团和公司品牌、技术、管理效应和上市公司资本平台,谋求外延式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

  中信重工“十四五”规划要达到的创新指标包括争取国家级重大专项10~15项(正在实施5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20项以上(正在实施替代进口项目14项)。国家级奖项10项以上,省部级奖项30项以上,申报国际标准立项1~2项,申报国行标立项15~20项,授权专利不少于5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新技术、新产品累计支持公司订货3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3-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特种机器人、储变电、工业CT、特种电容器、井下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形成一批高精尖特重大新成果将矿物处理装备、高端大型铸锻件和特种机器人打造成为业内标杆和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十四五”规划将充分体现企业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发展新期待,重点达成“五方面成果”:一是价值体现在彰显国之重器担当上有新作为,公司硬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实现新突破,为国家多做贡献二是产业格局持续践行“核心制造+综合服务”商业模式,构建形成“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生产”“制造业+服务业”并存的产业格局三是智能制造抢抓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在离散型制造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争做产业数字化标杆四是文化兴企:大力传承弘扬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大力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力倡建和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特色党建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质量效益:规模效益大幅增长,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