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势在必行

发表时间:2021-10-15 15:53
分享到: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307万辆,渗透率提高到4.0%,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超过了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达到了67%。而在我国,2021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接近180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0.9%,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全球汽车动力系统正在从内燃机驱动向纯电驱动转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竞争的上半场,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竞争。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中,“车控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巨变之中,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过去的分布式架构向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车载操作系统在技术层面是整合各类型软件应用以及适应中央集中式电子电器架构的必要基础,在经济层面上也是打造系统生态的基础出发点。同时,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车企需要摆脱商业操作系统,掌握更多自主话语权。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方向,汽车企业应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从硬件到基础软件、从上层应用到用户数据的完整生态链,从而牢牢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价值核心。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芯片在其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芯片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车规级的芯片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功能型芯片、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芯片三大类。 
  功能型芯片,包括CPU、GPU、AI、存储芯片等等,在车规级芯片当中大约占20%。今后,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高运算能力的AI芯片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功率半导体,包括IGBT、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电源管理芯片。在传统车当中占比大约40%,在新能源汽车当中占比达到50%,是目前最紧缺的芯片。 
  传感器芯片,2020年,全球车规级芯片销售额达到460亿美元,比上一年降低1.1%,我国的车规级芯片使用量占全球车规级芯片的30%左右,但是由于国内的保障水平只有不到10%,今年,不少车企业已经开始投资车规级的芯片。在AI芯片方面,一些企业也都有产品开始在车企应用,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应该立足在国内,实行车企与ICT企业之间的合作。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势在必行。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新能源汽车。 
  最后,针对智能汽车的未来发展的三点建议:第一,在“十四五”时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需要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的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开放共享、协同演进的产业生态。 
  第二,面向“双碳”目标我们要坚持纯电驱动的战略取向不变,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新能源汽车。 
  第三,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奋力构建中国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向世界汽车行业提出中国的方案,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