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毅中: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需大力发展纯电动车

发表时间:2021-10-15 15:49
分享到:
  我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均居全球之首,据统计全年道路交通CO2排放量近7.5亿吨,约占全国的7%,是减碳减排的重点产业之一。首先,近期提高燃油汽车经济性仍是降低汽车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我国2020年汽车保有量2.8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492万辆,也就是说燃油车仍占98.2%,全年消耗汽柴油约2.6亿吨,如果“十四五”期间燃油汽车通过进一步提高节能技术和提高汽柴油质量,油耗每下降1%即节油260万吨,可减少CO2排放近750万吨,如节油10%就很可观了。我国本世纪以来从国一到国六A,不断升级改进,相应乘用车、商用车油耗有明显改善,仍有较大潜力。我国已有较完善的汽车节能标准体系,2023年全国将执行国六B标准,也会起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其次,从中长期看,纯电动车将成为实现汽车产业“双碳”目标的主要方面。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产生CO2。问题是当今我国电力构成中,煤电仍占近70%。前述电的碳排放因子为565克CO2/kW•h,若以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耗电17度计算,则排放CO29.6kg,而燃油乘用车百公里耗油若以6升计,则排CO2约12.5kg,即从使用环节看,纯电动车可减排CO2约25%。随着电力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高,其减排效果愈加明显。至于商用车更宜用氢燃料电池替代,但一要采用“绿氢”,二要降低电解水能耗。 
  另外,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看,除使用过程中的耗能外,还要重视制造和报废、回收再制造阶段的减碳减排。燃油车、电动车都要“轻量化”,即采用铝合金、非金属功能性轻质高强材料,优化汽车结构,减轻汽车自重。电动车还要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减轻电池重量,减少电池制造环节电耗。少用材加上运行减少动力消耗减碳减排。退役电池仍有70%~80%的剩余容量,仍可在较温和的使用场景下梯次利用,最终报废时可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同时对废旧车辆回收拆解获得材料再利用、零部件的再制造都可以明显减碳。数据表明报废汽车有70%以上的有价资源,零部件再制造可减碳70%以上。要加大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支持拆解回收再制造,有利于减碳减排。 
  智能化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技术创新动力。当前已经起步的汽车智能网联将车、路、人有机融合,运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使无人智能驾驶实现安全、有序、高效、节能,无疑对减碳减排作出贡献。目前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超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已开展测试验证,车联网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 
  有机构测算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可能从2.8亿辆增加到4.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将从492万辆增加到8000万辆。经过努力,道路交通CO2排放量将由7.5亿吨控制增到9.8亿吨,2030年达峰后下降。这个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提前达到,进而为碳中和创造条件。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