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刘玉发
区块链是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新星”产业。近年来,宁波市紧抓区块链历史窗口与战略机遇期,聚焦“四个先行”,打造“双核两翼”,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为未来产业先导区、“新星”产业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链科技:工业碳管家,让碳管理有据可依
“你看,在这张海曙区域地图上,红色的圆点代表高碳排企业,黄色代表中碳排企业,绿色代表低碳排企业。只要一看地图,你就能清晰地了解海曙区主要碳排放企业的分布位置,摸清规上工业企业碳排放的家底。”海曙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一边说,一边指着屏幕向笔者介绍,以碳排企业产业地图为基础,海曙已构建起一个涵盖企业煤、油、水、气、电等多维能源数据的综合性的管理、服务平台。
据介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企业的煤、油、水、气、电等用能数据,通过建立模型预测企业碳排放,不仅能监测重点碳排行业和企业,还能为政府碳排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市场准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从而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对海曙全面推进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油、水、气、电等企业用能数据散落在各个职能部门,存在一定的数据孤岛,政府部门无法有效掌握区域碳排数据以及碳排结构。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都缺乏有效的量化支撑工具。
中国工业报从宁波经信局长了解到,如何打破数据孤岛,让碳治理有据可依。2021年7月,海曙区正式上线碳管家平台,依托数字经济门户实现政府侧与企业侧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各个部门的数据孤岛,政府部门不仅能看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还能了解企业的详细信息、地理位置、土地数据、增加值数据等。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对全区75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监测全覆盖,并录入了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数据。
“除了全区的数据,我们还能通过删选,选择相关的乡镇、街道,选择重点行业进行碳排放的分析与查询。”海曙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以金属制造和加工行业为例,目前海曙共有61家金属制造和加工企业。点击详细数据,海曙金属制造和加工企业的家底一目了然。
需要查看重点乡镇或者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时,也只需在乡镇、街道一栏选择相应的乡镇、街道,选择需要查看的年份以及相关的重点行业进行查看。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上云是未来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关键一步。但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对原始数据上云存在抵触。如何在确保企业数据安全、保护企业隐私的同时,全面摸清企业的用能情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许是目前破题的最优选择。”通过与宁波产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海曙企业的原始数据上云之前,都会经过区块链技术的“过滤。
目前,在碳管家平台上显示的碳排总量数据、亩均碳排放数据、企业增加值碳排放数据均是平台通过计算后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有效保护了企业的隐私。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高度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也进一步确保了企业数据的安全。
摸清企业碳排放的家底后,该平台将通过碳排放数据的监测、汇总、分析和报告,帮助政府掌握区域碳排放数据和碳排放结构。平台为区域实现低碳发展战略提供量化决策依据及管理措施,通过绿色低碳政策的引导,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以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绿色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碳排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通过构建碳排总量、亩均碳排放量、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等多维碳排指标体系,可以解决碳排总量不清晰、碳排强度不明了、低碳优化发展路径不明确的痛点,为全区工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进一步细化依据及管理措施。
“碳管家平台的建设让海曙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严控两高企业准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变得有据可依。”海曙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海曙将依托该平台,精准建立绿色工厂培育库,开展星级绿色工厂创建,引导企业加快向绿色化转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