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余娜
10月11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开幕之际,国内首份基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中国广核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在1994至2019年运营期内自然资本总价值约4244.87亿元,云南磨豆山风电场2012至2019年期间总价值约7.74亿元。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开创性的应用自然资本核算方法评估清洁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先进探索,将为工商业界将生物多样性价值主流化提供良好示范与借鉴。
大亚湾核电基地内,白鹭与清洁能源相伴而生
据了解,该报告以中广核“避免- 减少- 减缓- 补偿”的“阶梯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思路布局主体章节,系统呈现了中广核基于自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报告还展示了中广核应用国际前沿的《自然资本议定书》框架标准,对旗下四个清洁能源试点项目开展自然资本评估,讲述了中广核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和谐共生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贡献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与担当。
中广核新闻发言人袁昌红分享了中广核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他表示,中广核自第一个核电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开始,始终秉持与自然“共生、互生、再生”的理念,将安全与生态保护作为每一个项目建设运营的最核心要求,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安全高效发展清洁能源。2020年清洁能源发电上网电量2631.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2.1亿吨。
袁昌红还透露,中广核首次应用国际前沿的自然资本核算方法,以四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为试点,计量和估算试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运营活动对自然资本的影响和依赖,帮助企业了解与业务相关的所有生物多样性问题,为企业制定战略、管理和运营决策提供了参考。
发布会上,不少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中广核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及报告进行了点评。
西南林业大学动物学教授,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韩联宪表示,中广核与自然“共生 互生 再生”和“避免- 减少- 减缓- 补偿”的“阶梯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的非常好,希望中广核引领更多能源企业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列,成为中国负责任的表率和标杆。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本议定书》译者赵阳指出,该报告是一份重要而且特别的企业文件,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责任竞争力所需的透明与担当,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企业加入到自然资本核算行列、发布生物多样性报告。
“我非常高兴看到了中广核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进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所所长刘雪华表示,中广核自然资本核算考虑了多个方面,包括企业发展对自然资本的依赖、企业发展对自身的影响以及企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核算结果表明科学合理且可持续使用自然资产是一条三赢的道路,不仅实现了经济赢、社会赢,还实现了生态赢。
OREE协会商业与生物多样性负责人Hélène LERICHE 博士线上点评时表示,中广核非常关注风电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索姆河风电场的建设运营并未对当地鸟类及其生境产生负面影响,未来将进一步跟进上索姆河风电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情况。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