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9月18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责任创造价值,责任引领未来——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活动(2021)”在京召开。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披露社会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工具。2021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推动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及比例再创新高,呈现十大特征:
92家中央企业发布报告,发布数量及比例再创新高
2021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再创新高。截至2021年8月31日,课题组共收集到92家中央企业提报的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具备发布条件的中央企业中占比96%,发布数量及比例稳步增长。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及比例(2008-2021年)
超六成报告发布次数达9次以上,连续性较强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连续性较强。26家企业报告发布超过13次,其中,中国海油、国家电网、中铝集团3家企业已连续16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次数在9-12次的共34家,数量最多,占比37.0%。发布次数在1-4次及5-8次的中央企业各有16家,占比17.4%。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连续性情况及比例(2021)
超七成报告在第三季度发布,时效性有待改善
从发布时间来看,中央企业报告发布时效性有待提升。92份报告中,仅23份报告发布时间在2021年上半年,占比25.0%。其中,第一季度发布的报告数量为6份,较上年度减少2份。有17份报告在第二季度发布。第三季度发布的报告数量最多,为69份,占比75.0%。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时效性情况(2021)
国资委指导意见、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南、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报告指南为中央企业参考最多的报告编制标准
已发布报告中,有84份报告明确披露了报告编写参考标准。其中,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76份报告参考)、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CSR4.0)》(76份报告参考)、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75份报告参考),是中央企业参考最多的报告编写标准。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参考标准情况(2021)
45份报告进行第三方评价,其中37份参与报告评级
邀请第三方对报告进行专业评价,能够更精准指出报告的亮点与不足,帮助提升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已发布报告中,45份报告内附有第三方评价,占比48.9%。其中,有11份报告邀请专家学者或重要利益相关方(如行业协会会长等)进行个人点评。4份报告附有质量认证说明。1份报告附有数据审验说明。37份报告申请参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报告评级,获得社会责任领域权威专家团队出具的评级报告,提升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公信力。
图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评价情况(2021)
超七成报告披露海外履责实践,报告国际化程度提升
2021年,65家中央企业在报告中以责任专题、独立章节等形式系统披露海外履责实践,占比70.7%,报告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从语言版本上来看,2021年中央企业注重报告的国际化传播,有32份报告同时提供中文、英文版本,数量约为2020年的三倍。
图:中央企业已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中英文报告发布数量及占比(2013-2021)
36份报告实质性表现卓越,关键议题披露充分
2021年,已发布的92份报告实质性平均得分为83.2分,较2020年略有回升,社会责任重大议题披露水平表现优秀。其中,36份报告实质性得分在90分以上,表现卓越。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质性平均得分(2014-2021)
报告完整性表现优秀,核心指标披露水平仍需提升
社会责任报告应该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影响,利于利益相关方全面、系统掌握企业在报告期内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以及绩效。92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整性平均得分为73.7分,整体表现优秀,较2020年略有增长,稳中有升。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完整性平均得分(2014-2021)
超五成报告可读性表现卓越,悦读感较强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载体,其表达风格、设计形式应易于获取、通俗易懂,具备一定感染力和生动性。2021年,92份央企报告可读性平均得分为87.7分,保持在领先水平。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读性平均得分(2019-2021)
近两成报告创新性表现卓越,内容形式新颖
报告创新包含过程管理创新、内容披露创新、表现形式创新,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能够持续提升报告质量。92份报告创新性平均得分为84.8分,表现卓越。
图: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创新性平均得分(2019-2021)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