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能源发展史,一代又一代能源人以身许党许国,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需的能源事业,甘洒热血、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形成并不断传承发扬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传统。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我国能源领域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围绕“践行初心使命,贡献能源力量”,讲述他们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通过自己的工作向广大的老百姓,也向国家建设输送“光“和”热“。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是一名核电战线科技工作者,至今参加核电行业已经34年,同时也是一名有34年党龄的党员。他说他非常荣幸在这34年里见证了中国民用核能事业的发展历程:当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就参加了我国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建设的大亚湾核电厂。在那个时候,我国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连钢筋混凝土都需要进口,但核工业初心就是把核工业做强做优,因此邢继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核电造价,为电网提供最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服务于千家万户。
2021年1月30日,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顺利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其中在技术上最显著特点就是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邢继说,自主创新历程从原材料开始到加工制造,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每一个可能都是“拦路虎”。比如,从理论开始研究,从原理性试验、单个换热器选型和1:1换热器试验,“华龙一号”创新团队搭建了全球最大的综合试验台反复试验,每一次试验都要经过好几天、上百个小时,不能停、连轴转。
“华龙一号”创新团队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非常6+1”“白加黑”,正是因为传承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所以在面临各种挑战、各种困难的时候,能够咬牙坚持,靠自主创新的创新热情和激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今,“华龙一号”运行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对环境效应非常好。
邢继认为,作为一名核工业人、作为一名核电人,目标就是努力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国家落实核能发展规划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