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柴发合:多举措助力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1-09-08 14:0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9月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近几年,京津冀地区PM2.5持续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交通结构调整和用地结构调整方面花了大力气。同时,各级环保部门污染防控和环境管理措施不断加强。
  柴发合表示,污染减排力度不断提升,在重点地区实行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制,先后对电力行业和钢铁行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在散煤治理方面,北京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散煤化,其它地方散煤治理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特别是提高了各种车辆的油品品质和车辆标准,在交通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的排放量有了明显下降,这些措施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柴发合介绍,臭氧和PM2.5两种污染物同根同源。PM2.5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包括扬尘、粉尘等,再加上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在大气中转化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臭氧的来源主要取决于两个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氮氧化物。
  “对臭氧污染来说,这两个前体物同时也是对PM2.5二次污染贡献最大的两个前体物。我们通过研究提出来要以氮氧化物和VOCs控制为重点,多种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联合减排。”柴发合说。
  柴发合认为,臭氧污染的防治相对PM2.5污染防治,从科技需求的难度上来说要大得多。为此建议,要精准、有效防治,对VOCs和氮氧化物减排,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管控体系。
  柴发合建议,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着力抓好清洁能源供应、化解过剩产能、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同时,要重点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