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强:北京市蓝天保卫战治理成效明显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1-09-07 17:0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9月7日,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分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表示,2018-2020年,北京市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实现历史最低、区域最优。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同时,“气质”明显提升。张强表示,通过能源清洁化战略,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至2%以内,表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连续四年保持个位数,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当。通过优化车型结构,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超过6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以机动车为主要来源的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连续两年达到国家标准,优于巴黎、首尔等部分国际大城市。通过植树造林、留白增绿、扬尘精细化治理等,推动了城市面貌绿色洁净,2020年全市平均降尘量5.1吨/平方公里·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前列,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连续两年达到国家标准。
  张强介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瘦身”,减排20%-64%。从北京市看,与2017年相比,2020年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氮氧化物(NOx)、一次PM2.5和VOCs分别减排64%、40%、32%和20%;其中,得益于重型柴油车等的强力整治,NOx减排速率超过2013-2017年大规模工程治理阶段。从区域看,北京周边省(区、市)排放量协同下降5%-31%,进一步助力区域和本市空气质量改善。
  张强强调,本地减排是PM2.5改善的最主要原因,贡献近半。通过模型模拟,本地减排、周边地区减排、气象条件,对PM2.5改善贡献率分别为47%、27%和26%;总体上看,“七分”靠减排(本地减排为主导),“三分”为气象条件有利。在本地减排措施中,车型结构调整及重型车整治、绿化和扬尘精细化治理对PM2.5改善作用最显著。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被动式减排,贡献了约2微克减量。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北京市经济社会活动强度明显下降,污染排放相应下降。根据评估,对全年PM2.5改善贡献了约2微克/立方米。若扣除疫情影响,2020年本市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