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获悉,7月,中国棉纺织景气指数为51.82,较6月上升1.89,位于枯荣线以上,总体处扩张态势。从分项指数看,除原料库存指数低于枯荣线外,其余指数均高于50,其中原料采购指数、产品销售指数回升较快。
具体来看,7月原料采购指数为53.25,较6月上升1.39。从价格看,当月棉价大幅上涨,国内棉价涨幅高于国际棉价。从棉纺织企业采购看,棉花采购量指数48.77,非棉纤维采购量指数为52.14,非棉纤维采购情况好于棉花。整体看,原料采购指数上升主要受原料价格拉动。
7月,原料库存指数为49.03,处于欠景气状态。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料采购量减少,二是企业生产增加,原料消耗加快。具体看,棉花库存量指数48.91,非棉纤维库存量指数49.15,可以看出非棉纤维库存略好于棉花。
7月,生产指数为51.42,较6月指数上升2.27。根据中棉行协调研了解,当月棉纺织企业开机良好,开机率和产量均有所增加。
7月,产品销售指数为53.57,较6月指数上升2.95。从价格看,当月棉纱价格在原料价格上涨拉动下大幅上涨,坯布价格略显滞后,涨幅低于棉价。
7月,企业经营指数为51.8,较6月指数上升2.46。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指数53.02,利润总额指数50.59。7月,受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推动,纺纱行情较好。由于价格向产业链下游传导不畅,织布厂经营略差于纺纱厂,尤其利润,受到下游挤压。中棉行协调查数据显示,主营业务收入环比上升企业占比为55.58%,高于下降企业占比30.1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环比上升企业占比为5.92%,高于下降企业占比5.92个百分点。
7月,企业信心指数为52.39,较6月指数上升0.19。中棉行协表示,国内方面,棉价大涨,储备棉成交火爆,淡季不淡,明显好于往年。即将进入传统纺织旺季,下游企业陆续开始为“金九银十”备货,新一轮订单即将开启,企业对于后期充满信心。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后市乐观向好企业占比为38.95%,认为后市弱势下行企业占比为15.09%。(马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