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建言:碳中和应针对不同行业对症下药

发表时间:2021-08-20 12:40
分享到:

  碳中和是国之大计,也是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正在逐渐达成的共识。8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接受网易研究局专访时认为,碳中和将会带来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当然碳中和还将体现在资源利用增效和更为低碳的生活方式上等。

  “碳中和的含义广泛而深远,而在更深层含义上,碳中和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贺克斌表示。


  碳中和是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

  816日,网易研究局发布的碳中和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大致510亿吨,而碳排放量需要达成的目标为0。但是,碳中和并不是指从此以后不再排放碳,而是排放的碳能够被完全吸收,也就是让碳的排放量等于消除量,这个过程就是碳中和。

  据介绍,全球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或略高或略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表示,从根本上看,实行碳中和实际上是要从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

  由于每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不一样,碳中和肯定会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影响。从长远来讲,碳中和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每年碳排放量大概是在100亿吨左右,实现碳中和的挑战非常大,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碳中和就要分行业入手,分别对症下药。”彭文生强调。


  未来能源转向清洁能源需要时间

  碳中和的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距离2060似乎仍很遥远,实则时间紧迫,必须要有紧迫感。贺克斌认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要以各地区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各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潜力和能力等为依据,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间关系、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统筹确定地区、行业梯次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

  彭文生分析,中国北方一些煤炭大省,由于对煤炭依赖度高,在新的形势下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在清洁能源技术、设备、制造业环节具有领先的地位,有望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占有先机。

  实现碳中和,未来能源需要转向清洁能源,那么沿着这一方向,在利用清洁能源整体趋势上,谁走在前面谁就能够占有先机,谁能够在清洁能源生产、相关设备制造方面取得领先地位。所以,从未来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更多地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降低储能、调峰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全生命周期。“未来的能源转向清洁能源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由于涉及到成本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快地完成转型。彭文生表示。(孟凡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