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马艳
“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是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十四五’期间,要力争每年制定300项轻工国标和行标。”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全国轻工行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透露。
长期以来,轻工标准化工作在促进轻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轻工联组织制定标准1897项,轻工现行标准6641项。同时,加大了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消费品标准供给力度,满足了消费者和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轻工标准要在引领人民美好生活、引领制造强国建设、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轻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轻工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对此,张崇和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
在加强轻工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张崇和认为,要继续贯彻国标、行标、军标、团标“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把市场急需、跨界融合、质量提升的团体标准纳入工作重点。要研究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质量标准协调配套的新型食品标准体系,建立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完善儿童和老年等特殊人群用品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产品和绿色工厂标准体系,加强智能制造与智慧家居标准体系。做到专项标准体系与总体标准体系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完善消费品安全标准也是今后轻工业标准工作的重点。张崇和表示,要加快重点消费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确保计划按期完成。加大食品质量标准研制力度,逐步构建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研制消费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和安全信息披露标准,用终端消费品标准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今年,要完成轻工相关领域质量分级标准体系设计,完成10项质量分级标准立项。”张崇和说。
此外,随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相关标准也要适时而变。张崇和强调,要强化轻工装备标准建设,要加强智能化食品机械标准,提升制鞋机械、造纸机械、日化机械、陶瓷机械、洗涤机械的标准,发展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国消费品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