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对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6月25日,人民银行出台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再帮一把。同时,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推出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措施,适应异地养老、医疗等需求,便利百姓现金使用。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持续引导银行业减费让利,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出台政策和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三是通过公开曝光加强市场约束。“需要强调的是,减费让利不仅涉及银行业,同时也涉及多方市场主体,特别是近几年来除了银行需要减费让利之外,其他涉及的市场主体也需要这么做。”郭武平认为。
引导支付服务主体积极承担责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加强支付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注重提升支付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支付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支付市场开放,在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导支付服务主体积极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范一飞表示,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支付行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切实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满意度。
范一飞预计,人民银行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实施后,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有助于降低资金流通成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实际上,2020年,我国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同时,我国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
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
范一飞认为,当前,我国支付市场竞争充分,近年来支付行业持续让利,支付手续费手续总体低于国际水平。为了确保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惠及市场主体,切实做到“降费不降服务”,首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在出台降费措施、指导行业协会发出降费倡议的同时,推出了“一个规范、两套机制、三项加强”一系列配套措施。具体讲,要规范支付手续费的收费情况,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
其次,人民银行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两套机制,确保政策精准传导。第一,要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合理界定小微企业身份。第二,针对误收费等情况,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
同时,人民银行协同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实体。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确保政策能用、会用、好用。二是加强窗口指导,发挥国有大行、清算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总局按照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支付手续费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机构加强督导。
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针对媒体记者“人民币汇率波动叠加原材料价格的因素,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做一单亏一单的窘境”的提问,范一飞解释说,所谓“做一单亏一单”,可能部分企业有,但总体上不存在。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继续实施两项政策工具任务,加强对重点行业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中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实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第一,贷款投放持续增长。第二,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第三,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第四,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效果显著。
据介绍,近期,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贷款定价能力,逐渐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范一飞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继续落实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督促金融机构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