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民航提出建设具有四个特质的“四型机场”

发表时间:2021-07-07 11:01
分享到:

  中国民航事业从一个开始的跟跑者到并跑者,到最后领跑者,现在正在逐步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7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民航系统党员代表围绕“为了人民的美好航空出行”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孔越认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民航人也在与时俱进,目前提出了建设具有四个特质的“四型机场”:第一是平安机场;第二是绿色机场;第三是智慧机场;第四是人文机场。


  中国民航走向了大步向前发展的过程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飞行师刘传健认为,中国民航成立七十年以来,经历了非常艰辛的过程,飞机从少到多,人员从少到多,行业从弱到强,从没有制度规范到现在建立,整个过程非常艰辛、非常困难。可以说,在前三十年发展得非常缓慢,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航走向了大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从数量、质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孔越表示,纵观现在和未来,当今的机场已经不是一两条跑道加航站楼、供人们上下飞机的场所了,而是一个集航站楼、火车站、地铁、酒店、会展、博物馆、图书馆、娱乐设施、商业氛围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当今的机场也不只是由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冷冰冰的一个“城堡”,而应该是提供有温度的、有人情味的、智慧的、环保的、人文的一个城市名片和城市“会客厅”。当今的机场也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交通基础设施,还应该是带动一方经济,能够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国航股份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一部高级经理杨静轩说:作为一名有着24年工龄的乘务员,真的是切身地体会到了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从所执飞的机型来看,她执飞过波音和空客十几种机型,但是最让她自豪和骄傲的是能够有机会执行国航引进的第一架国产ARJ21-700的新型飞机验证飞行和应急演练工作。“ARJ21机型是中国按照国际标准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在客舱里面的软硬件设施都能够感受到舒适性、安全性、人性化,可以和现在的干线客机所比肩。”杨静轩自豪地说。


  中国民航防疫工作是立体的

  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航每年基本都是以10%的速度在增长,最高峰时达到了17000架次,保障量较十年前翻了一番。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虹桥机场公司安检护卫保障部旅检一科党支部书记、“吴娜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吴娜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民航正持续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她说,在现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节点上,希望能够和团队成员们一同致力于现场安全检查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使安检更有尺度,并将旅客服务当中的一些“痛点”转化为工作出发点,真情服务,使安全检查工作变得更有温度。

  杨静轩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于民航乘务员来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的风口浪尖,不惧病毒,勇往直前,把航线作为火线,客舱作为方舱,机场作为战场,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守好祖国防疫的“空中长城”。

  孔越表示,机舱就是方舱,机场就是战场,中国民航防疫工作是立体的,有地面防疫,有空中防疫。作为机场来讲主要战场就在地面,地面主要战场在航站楼,中国民航面临的挑战是如果有疑似病例,就要安安全全送到该送的地方去,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目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旅客和货物零感染,第二个目标是员工无感染,第三个目标是重大防疫物资运输没有差错。

  刘传健强调,整个民航对疫情的防控链条非常长,飞行员一边要保证飞行安全,一边还要保证工作人员安全。不管是在格子间还是到停机坪,从地面到空中,从驾驶舱到客舱,从空管人员到机场保障人员等每个环节、每一个点都不能放松,不能麻痹大意,每一个地方都不能疏忽,只要有一个点断裂,就有可能造成防疫失败,特别是对机组来说更是如此。(孟凡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