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谋变 南京江北新区深耕创新发展格局

发表时间:2022-12-01 13:0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蕾   通讯员 苏宣

  南京江北新区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获批六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2020年全域GDP突破30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新区第6位。

  据了解,自获批以来,江北新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三区一平台”战略使命,即自主创新的先导区、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肩负着全省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的重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金融亮点纷呈,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新区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解决原南京江北地区产业规划不清晰、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底子薄等问题,江北新区发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金融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加速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以华为鲲鹏、龙芯中科等龙头项目为引领,江北新区成立全国首家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出台支持集成电路发展的产业政策,着力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芯片之城”一年翻一番,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超过4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在生物医药方面,江北新区“基因之城”集聚大健康产业链企业900余家,成为新区首个千亿元级规模的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江北新区以新金融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通过培育“金融+科技”新业态、打造“基金+产业”新模式,着力探索金融资产管理、VC/PE股权投资基金等产融结合的新金融发展路线,让金融活水为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赋能。目前已集聚包括规模5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二期等基金及新金融企业400余家,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

  6年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金融三大核心产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25年,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0亿元、5000亿元,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江北新区先后吸引了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5000名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集聚新区创新创业,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由2017年的273家快速增长到近1000家。聚焦核心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集聚200多家,8大创新中心加速建设。

  截至2020年底,江北新区已集聚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70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落户,总投资超260亿美元。2019年,新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1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6个,完成合同利用外资20亿美元,同比增长95.6%,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当前,江北新区将加速南京新主城建设,聚力打造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幸福之城、开放之城,加速推进全方位开放,迈入国家级新区前四位,确保新区的改革力度、开放水平始终位于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成为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江北现象”和代表江苏引领全球创新的“中国方案”。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