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如何让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走深走实,成为全国食品科普工作者所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议题。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同承办的2021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暨食品安全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
据介绍,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自2012年开始已举办9次。该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开拓线上线下科普途径,在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指出,此次活动的举办,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动员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行业组织的力量,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一是持续打造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品牌。二是为食品科技工作者打造优质的科普平台。三是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将勤俭节约与弘扬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食品浪费等问题。四是推动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规范化发展。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探索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成效评价评估。
白希谈到,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出色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成果历经15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而在15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6%。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白希呼吁,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教育、传播与普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食品安全水平可以通过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有效治理,但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发挥自身优势,以“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北京工商大学愿意在中国科协的带领下,继续大力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科普的系列活动,为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素养贡献力量。(马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