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时代高光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郭守刚: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不足
发表时间:2021-06-18 09:5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余娜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日趋完善。新车型中,已经有相当比例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搭载L3级车型也在特定场景得到应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当中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优化、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不足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推动解决。”在6月18日举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如上表示。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蓬勃发展,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世界主要的汽车国家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领域,纷纷强化战略指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发布政策措施指南,推动道路的测试示范,努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大汽车企业以及科技巨头也在持续加大投入,加大跨界融合力度,加速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和应用。
郭守刚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在顶层设计、创新驱动、标准规范、测试应用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搭建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建设测试示范区,并积极加快通信、道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我们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汽车产品的功能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储能单元、智慧数字空间扩展,电子、软件等在价值链中的占比日益提升。“整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与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郭守刚说。他坦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品性能显著提升。据统计,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较2016年提高80%以上;平均电能消耗量降至12.5千瓦时/100公里,相比2016年下降超过20%。二是配套环境日趋完善。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6.5万座、换电站644座,各类充电桩187万个,建成覆盖176个城市、超过5万公里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三是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8.7%(5月渗透率达到10.2%),增长势头强劲。四是融合发展趋势增强。新能源汽车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载体,是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移动通信连接的关键节点,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加快推广应用及与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协同高效的“双碳”目标落实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在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客观地看,中国品牌汽车的性能、品质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与合资品牌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一定下降。希望未来抓好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加强涵盖研发、制造、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可靠水平。”郭守刚指出。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