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标准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效率,因此高质量建筑要用好钢。6月4日,在钢铁-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表示,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家相关部门对推广钢结构应给予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比低、钢结构型钢、高强钢使用占比低,主要是因为钢铁业、建筑业、建筑设计业协同作业不够,缺乏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共享共赢的统一规范标准,导致产品批量多、规模小、成本高。与钢筋混凝土相比,经济性不够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
如果钢铁企业与钢结构设计企业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工作,必将极大促进型钢等高效能钢材在建筑、桥梁等多领域中的应用,实现我国钢结构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加工量为8900万吨,占粗钢产量的8.36%,同比增加了12.37%。其中,热轧型钢应用占比为17%,远低于钢板使用占比,型钢应用仍需全行业共同努力。
姜维强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联合钢结构协会等机构,建立钢铁行业、建筑行业、建筑设计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生态圈(联盟),推动钢结构建筑标准化工作,加强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认为,相较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碳减排,同时也要注意使用高效能、高性能钢材。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就是要尽可能地在设计、制造、安装钢结构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并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是钢铁行业、钢结构行业和建筑行业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这种融合有助于推进智能建造,建设数字中国的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推动绿色建造,推动建筑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有助于推进精益建造,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姜维认为,进一步推广钢结构应用:一是在“双碳”约束下,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考虑,推广钢结构建筑是碳减排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我国建立庞大的铁素资源储备,藏钢于民。二是推广应用钢结构,有利于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轧制型钢、高强钢占比;有利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行业生产效率,促进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三是推广钢结构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是标准化、规范化。四是精通钢结构建筑上下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一方面,因为钢结构推广应用不够导致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短缺又阻碍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