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新营销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瓦轴车磨工序带头人于永刚:做工艺与生产沟通的桥梁
作者: 邹洁 杨维新 鞠家田
发表时间:2021-06-04 12:08
分享到:
“我们要做工艺与生产间沟通的桥梁,让工艺更接‘地气’。”于永刚说。作为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公司工艺工程师、车磨工序的带头人,他一直专注于产品工艺优化与工艺规范化。2017年,于永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启动,他带领8名工作室成员深耕产品工艺优化。
2019年起,风电行业“抢装潮”蓄势勃发,产品订单纷至沓来。公司产能不足,于永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生产现场观察了一周后,于永刚决定在提高精车工序生产效率方面寻找突破口。在与工作室成员研究后,于永刚决定将原设备上的“尖刀”改型,切身、进给量、线速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解决了保持架引导径的硬车加工问题。方案形成后,于永刚遇到了一个难题——改造设备会改变操作者加工习惯、占用工时,影响计件工资,操作者配合度低。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于永刚找跟自己关系好的人“下手”,对设备进行改造并指导操作。设备改造完成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其他操作者见到效果后纷纷主动找于永刚要求改造。
从夏到秋,于永刚带着工作室成员忙碌在改造一线,经过努力,精车工序班产量提升了80%。这一项目,成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工艺改进,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在细节处的提升。”于永刚经常对年轻人这样说。
前段时间,国内某客户订购的新型三排滚子变桨轴承,其独特的隐藏式向心滚道、无油沟和负游隙的设计区别于常规产品,给制造与装配带来不小的挑战。于永刚与操作者、工作室成员从细节处入手,针对加工难题逐一击破,制造出的样品完全满足设计的各项工艺要求,在同行业中率先成功升级。
类似的工艺改进于永刚做了很多,从常规产品到大兆瓦产品,从风电类轴承到非风电转盘轴承,其自创的车磨一体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转盘轴承车磨加工领域,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经济效益。
目前,于永刚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先后被评为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今年还获得了“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在成绩面前,他并未停止脚步,而是带领工作室成员继续奋战在瓦轴转盘轴承工艺优化改造的第一线,为“沟通之桥”添砖加瓦。(邹洁 杨维新 鞠家田)
作者:邹洁 杨维新 鞠家田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