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工业报社、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中国 (东营)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暨东营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来自山东海科化工集团、特来电、中国电信、山东移动、中国信通院、东营港的嘉宾围绕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进行了精彩演讲。中国工业报遴选了部分嘉宾的核心观点如下。
常旭:打通订单、运单、调拨、过程管控全链条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汇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常旭表示,海科有四个转型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一从生产向客户进行转化;第二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第三从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第四从传统管控向赋能性管理转变。基于以上目标,海科希望能够结合当前的自身能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探索数字化转型。海科与埃森哲合作制定了智能化、信息化五年计划,提出了五大平台、两大体系、一组能力的规划,构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必备的条件和要求。
海科的数字化转型在产供销体系中用链条式延伸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端到端的交付能力,这个交付能力通过一个平台来实现,这就是海科汇链危品汇,该平台形成了生产订单向运单以及调拨、过程管控的打通,现在可以实现驾驶人员、驾驶车辆三位一体全程可视化的管控能力,而且所有的客户都可以通过手机APP,通过二维码扫描明确这单货所处的任何状况,这在成品油行业中非常重要。
赵健:充电网+新能源汽车为碳中和作贡献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健介绍,特来电在全国建设了32万个充电桩,占市场份额约40%,总充电量将近80亿度。2004年开始至今,公司投资大约70多亿元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特来电基于自研技术路线,把充电网变成充放电网,什么时候发光伏电,都能同时利用汽车兼职储能,需要时反向供应到家庭用电、工业用电以及与大电网柔性交互。未来,车与车之间、车与网之间都能进行电能的双向交互。风电、光伏、家庭屋顶光伏都能在汽车和家庭电器中得到应用。通过云平台大数据调度又能实现车与网的协同,最后大规模弃风、弃光、弃水。
目前,所有做储能的企业最大的压力就是成本太高,这种情况下,经济属性、商业模式很难打通,但是充电网完全可以利用汽车兼职储能和梯次利用电池的储能。所以通过充电网带动储能网实现改变电动汽车的属性。同时,每一辆汽车在连接到充电网的过程中,汽车数据、电池数据都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利用。一是应用到智能运维。二是应用到再制造环节。未来将实现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挖掘。
陆晋军:以网、云、数、智、安赋能企业
中国电信集团工业行业事业部二部总裁陆晋军认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数据。通过数据+算法来解决业务、生产发展中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改进决策,进而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电信的数字化转型首先也是解决数据打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云的能力,数据的能力,再赋能给客户。中国电信的云的能力都是自主的。具体来说,核心是云网融合的赋能基座,就是网、云、数、智、安。
一是网,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主要是通过和产业协同构建网络体系。中国电信从5G时代更多介入到企业内网的建设中。二是云,中国电信是全球第二大IDC服务商,同时是国内云资源最丰富的运营商,在全国有 “2+4+31+X+O”的云部署。三是数,工业大数据是中国电信的核心能力。四是智,中国电信有一整套人工智能平台。五是安全,中国电信天生就是强调安全性。
刘泰:新基建为工业互联网保驾护航
以2019年和2020年5G网络投入使用为契机,国家提出新基础设施概念。整体来说,新基建是以信息通讯网络为中心,综合集成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通信技术,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感知、连接、存储、计算、处理、安全等数字能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对外服务千行百业。其中,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泛在网络连接和感知,而新技术基础设施提供云服务、智能能力和可信区块链等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存储和算力。融合信息基础设施为工业生产的外部环境提供很多的支持。创新基础设施为未来进一步技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部门副总工程师刘泰指出,从网络连接需求的角度,工业对网络需求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有很大差异。在智能制造中有超低时延,超低抖动的需求,同时工业设备会有大量上行的数据传输,所以不同的垂直行业对于网络需求有很大差异。更大的挑战是在工业场景下多重业务的结合,这给网络架构提出更多的挑战。不同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是尽力而为的可以提供服务,可以不完成任务。但工业网络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则是确定性。
王战华:5G+工业互联网成为产业新焦点
山东移动公司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王战华认为,5G能够赋能垂直行业并且加速数字化转型,5G+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新的焦点,体现在大部分的5G垂直行业的应用,占了行业应用中大概80%的场景。5G+工业互联网中有最重要的组成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国工业发展的痛点,首先是数据孤岛;然后是供应链协同比较弱,园区里的企业或单个企业设备联网率比较低,中小型企业联网率很少,智能应用普及率比较低;再就是缺乏明确规划。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用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制造,打造一个开放的智能生态来变革生产制造体系。在这里面,中国移动能做什么?就是连接,中国移动可以做到从连接到平台到5G,最终走入工业4.0阶段。还有,中国移动有一个产品体系叫OnePOWER体系,核心思想是 “1+1+1+N”,就是一个工业终端,再上面一层是5G专网,再上面一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最上面N的应用是在工业互联网上孵化场景应用。
王长纲:积极探索5G+智慧网络园区建设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长纲介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是鲁北石化高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东营炼化一体化的核心园区。开发区所辖的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是山东省政府首批认定的化工园区,已连续8年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去年列全国第7位。为了有效提升智慧园区监管水平,解决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治理的难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自2018年开始就不断融合华为、移动、北京大恒等高科技公司的研发资源,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信息技术,建设了全国首个 “5G+智慧网络园区”。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王长纲介绍,东营港5G+智能化工园区项目一期主要建设了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重点搭建了智能感知物联网、高速光纤主干网以及边缘计算MAC为核心的5G专网,并在此基础上全场景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了8大支撑平台和涵盖安全、环保、应急等八大智慧应用系统。通过平台的运行大大增强了园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园区综合管理水平,助推园区企业一体化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